《吴汉何尝杀妻》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素材 / 九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30 7:13:2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730个字。
教学内容:吴汉何尝杀妻
本文是一篇驳论性文章,作者以丰富的史学材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作者善于从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议论,论证入情入理,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阅读分析,我们将——
1.学习本文选用丰富的史料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2.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具有说服力的特点。
3.体会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处,并逐步养成这种好习惯。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屯阝”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他的杂文爱憎分明,切中时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横生,富有寓意。一时,全国许多报纸、杂志争相仿效,开设了类似的杂文专栏,为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苑增添了生气。他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牺牲品。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四人帮”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邓拓另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论著。他的杂文重史实、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二、相关知识
福州西南有乌石山。1912年2月6日,居于乌石山下“第一山房”的前清举人邓鸥予喜得贵子,这位曾在广西任知县的教书先生给孩子起名邓旭初,这便是邓拓的乳名。
家乡是历史名城,家庭是书香门第,这给了邓拓幼年一个极好的成长环境。邓拓五岁能背古诗,还常跟二哥上山临摹岩刻。他们用毛竹做成扫帚笔,蘸清水,在石碑上描画,习字。邓拓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很得益于当时练就的苦功夫。
1929年,邓拓高中毕业,考入光华大学,从闽江口乘船到上海。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引用了清代包世臣的诗句:“补读平生未见书。”他求知欲望极高,读了很多书,做了大量的资料卡片。1930年,18岁的邓拓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夏,任上海法南(法租界和南市)区委宣传干事、部长。在纪念广州起义的一次活动中,被捕送往南京,后押至苏州军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