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个字。
如何开启作文灵感的窗子
[关键词]:开启 作文 灵感
[内容提要]: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其主渠道是创新性教学。作文如做人,作文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实到作文教学中,是我们目前必须探讨的课题。生活在于创造,灵感在于自身对生活的体会。 积累+契机+勤奋+情感+想象力=灵感,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对于所有的学生而言,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据我的调查,是体育、音乐、课外活动等等。而不是我们所谓的主课语文、数学,更不是作文课,大多数学生提起作文都感到头痛,每逢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提笔忘字,虽然平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我们在阅读时,不难发现:外国学生的作文与中国学生的作文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学生的作文结构严谨,前后照应,用词讲究,特别本分。而对于考试中的作文,往往像一盆清水,让人读起来枯燥乏味,却又提不出什么改进意见,因为没有什么错误——让人过后就忘的作文;而外国学生的作文特别注重情感的表达,以情感为主线,开门见山,构成了作文的一大特色。
上述现象,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怎样改,直接关系到未来我们将能读到什么样的作品——二十年后,谁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动。大多数作家认为,写作靠的是灵感,靠的是对生活的激情,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才能使人感动,才能耐读。有一位知名作家说过,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教师写的东西 。我想,他是不是也不愿意看到教师的学生的作品呢?众所周知,作家很少出自中文系,因为中文系受到了有关文学方面东西的束缚,写一篇文章,思前想后,施展不开,写出的多是没有血肉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将来也要重蹈旧辙吗?那么怎样改变上述状况呢?笔者认为,不防在培养学生写作灵感方面作一下大胆的尝试,现在我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让积累成为灵感的基石
灵感不能靠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因此,灵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