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想北平》教案
十一中 孙洁
教学目标:
1、 反复研读,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母亲般的爱和眷恋思乡之情;
2、 了解散文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的体验和理解;
2、 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和妙用。
教学设想
1、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借助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理解文本。
2、 调整授课顺序,先找特点后梳理感情,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3、 借助多媒体,加强感悟。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提问:这些诗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通过哪些意象体现出来的?
初步感知、寻找意象
我们看看老舍挂念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1、 给文章的每一段标上序号
2、 圈出北平中老舍喜欢的事物(请同学上来书写)
阅读课文:
老城墙 香片茶 胡同里的房子 城楼 牌楼 花 菜 果子 …….
再读课文,研习第4-7段
1、我们已经找到了能表现作者情感的事物了,现在我们要把这些词放回到课文中去(具体语段第4-7段),回到课文,看看老舍笔下的北平城具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设计: 这是_____的北平
这是_____的北平
这是_____的北平
可( 动中有静、人为中显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接近自然)
也可(安适、自然、生活)
老舍用了哪些手法来凸现城市的特色?也就是说,在4-7节中,老舍是怎样赞颂北平的?
明确:对比衬托手法 三处: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北平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北平的玉李
师: 写出一个地方的特点,包括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出来。老舍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北平城的特点。
老舍喜欢的事物具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同学们去过首都北京吗?知道北京有什么?(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等)那为什么老舍不去描写北平的宏伟的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