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840字。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不仅是一场非常庄严的国家级的纪念大会,同时也是一场全球瞩目的盛会。《新闻1+1》一起来回顾这场举世瞩目的阅兵活动。
这场纪念大会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总台军事观察员分享了阅兵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
总台军事观察员魏东旭:九三阅兵的观礼现场有很多令人感动的瞬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包括抗战老兵在内的老战士他们的面容。当他们听到抗战歌曲响起的时候,从他们的眼睛当中能看到泪花。当这些老战士看到我们年轻的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受阅的时候,看到了现代化的主战装备受阅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是出现了笑容。从面容的变化,我们能够读懂在这些老战士、老兵身上的一种力量,同时也能够明白伟大抗战精神是一直在传承、在发扬的。
为何大家会有从军迷变“军盲”的感受?
很多军迷评论说,看了阅兵,感觉自己从军迷变成“军盲”了。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总台军事观察员魏东旭:其实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中国的军迷大部分是“80后”“90后”,还有更多更年轻的朋友。他们平时对于这些军事的技术,包括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是非常了解的,但是看九三阅兵,尤其是看直播画面,他们就会发现新式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和预想,就是因为人民军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改革重塑的过程当中,强军的新成果是非常多的,这一次可以说是进行了集中展示,很多现代化的主战装备可以说已经是迈入到了下一代的范畴。很多军遮通过看亢三阅兵,尤其是相关的节目,他们也了解到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可以说,对于军迷而言,看九三阅兵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抗战精神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过去在抗战年代的小米加步枪,还是现在新式的海空天的装备,我们中间没有变的可能是大家需要代代去牢记的抗战精神。那么,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抗战精神到底是什么?
总台军事观察员魏东旭: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九三阅兵的现场,有很多年轻的战士,也有年纪非常大的抗战老兵,当他们向这种全新的作战力量敬礼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永不屈服意志的传承,也可以看到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这正是人民军队强大的重要精神内核。
在天安门广场上,最引人关注的是高14米、托举着“1945”和“2025”字样的年号台,还有上面的14只灵动的和平鸽,都象征着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抗战历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卢征远:这些鸽子虽然是14只,但是我觉得它是无数只,最后汇聚成这14只,因为整个大的广场主题也是叫众志成城,其实也是人民的一种汇聚,一种精神的凝练。
国外人士: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非常核心的作用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搏斗。在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空前巨大的代价。
如何看待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中国在二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想强调这一点的原因是,在西方国家的历史叙事中,往往倾向于认为美国、英国和苏联,这三大力量,是最终战胜纳粹德国和日本的关键。但实际上就整体战略而言,中国也发挥了非常核心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1+1/九三阅兵,我们表达了什么?。
材料二:
毋庸讳言,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固然有各种问题与困难,固然不是所谓白璧无瑕的“理想国”,但是,仅坚守走和平与发展之路,坚守自卫防御原则,承诺在任何条件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看条件不对无核国家级无核区使用核武器这一国策,就足以证明今日之中国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楷模,是值得各国人民称赞的安全港湾和负责任大国。
司马法曰:“国虽太,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我:戈特旦,执戈止武,常备久安,这既是历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的观点,其主要意图并非单纯肯定中国的贡献,更在于借国际视角来检视并修正西方二战史观中存在的某种局限性或偏见。
B.在论述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时,材料二先承认国家发展中的问题,这是一种论证策略,旨在使后文对中国“楷模”“负责任大国”的评价显得更客观、更具说服力。
C.材料二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其立场更接近于一个国际关系评论员,其论述带有鲜明的个人判断色彩,这与材料一作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客观中立立场有显著差异。
D.材料三中,专家将阅兵的意义从“人和装备”提升到“精神内核”层面,这实际上是对公众可能只关注武器装备等表面现象的一种预先回应和认知引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通过老兵情感的今昔对比与军迷的认知更新,材料三通过专家解读,共同说明了阅兵是展示装备更新、进行国防教育的场合,其意义重在、“展示”与“学习”。
B.材料一呈现的老兵表情变化、外媒的历史评价,与材料二引用的古训、材料三阐释的“红色基因”形成呼应,共同揭示了阅兵的核心价值在于精神的承续与意志的彰显。
C.材料二中“执戈止武”的理念,在材料一中找到对应,体现为抗战老兵与年轻战士相互敬礼的瞬间,这象征着中国军事力量从“小米加步枪”到现代化装备的彻底转变。
D.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追忆历史,材料二审视当下,材料三展望未来,三者彼此独立,分别从纪念、国防、外交三个不同维度解读了九三阅兵的唯一目的。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一“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的一项是(3分)
A.纪念大会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且庄严地举行。
B.阅兵现场,抗战老兵与年轻战士共同向全新作战力量敬礼。
C.九三阅兵集中展示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后的新式主战装备。
D.国外人士普遍认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4.从新闻创作角度,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新闻真实性这一特点的。(4分)
5.《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的宣言展现了强大的民族自信。结合以上材料,简述今日“九三阅兵”体现出这种自信的具体内涵。(6分)
(二) 阅读II(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马格比的小堂倌
【英】狄更斯
我是马格比的小堂倌,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多么可怜!但我想你明白,你应当明白。瞧这儿,我是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伙计,我们最大的骄傲便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
这是个快活的场所!真的,我们是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来对顾客也客客气气。但我们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这真是个逍遥自在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饮食业者在整个铁路线上,是唯一真正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只有在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当然,我这是指我们大不列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