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二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080字。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二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50分。试卷共8页、23道小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英国文学评论家詹姆斯??伍德曾经说过:“福楼拜设法将一切细节都变得重要又无关紧要。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受到他的注意,被他放在纸上。无关紧要的原因在于,它们被杂乱地堆砌在一处,在眼角之外,它们像生活一样扑面而来。小说家将可怕与日常一视同仁。一切细节都令人麻木,又都令窥视者心惊。”这段话表明细节的“矛盾性”,它似是高度抽象化的“焦点”,又似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明晰的细节和混沌的细节,同时存在于伟大的小说作品中。
②可以说,明晰性细节是小说的关键处,作者的意图在于准确与读者共振,传达主题,产生现实影响。鲁迅《药》在烈士坟头出现的花圈,福楼拜《情感教育》中阿尔努夫人送给莫罗的那缕白发,都使读者深入思考小说主题。混沌性细节,则由世界复杂性所致,水银泻地,散漫四溢,读者浸润其中而不觉。奥威尔《一次绞刑》中躲避水洼的死刑犯,《水浒》里张顺眼中油晃晃的厨刀,细节与主题无深刻关联,将读者带入“混沌”世界。真实世界里,有清晰的东西,也有“无法言说”的东西。好的细节,将真实性发挥到“栩栩如生”的地步,也让人触摸到现实“不可言说”的部分,理解人类生存的复杂性。
③当然,无论是明晰性细节还是混沌性细节,都不仅是技巧问题,而且是鲜活的生活体验经过提炼,在人物和主题逻辑范围内自然结晶的“宝石”。在恩格斯看来,现实主义有两条衡量标准,其一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其二是“细节真实”。他将细节放置在典型论的平等地位,由此可见细节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关系。一切优秀小说形态,都包含现实性因素,也都离不开细节建构能力。
(摘自房伟《细节像璀璨的星,分布在文学世界的夜空》)
材料二:
①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地堆砌和罗列细节,这样会形成“细节肥大症”。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
②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
③“细节肥大症”不仅是写作技巧问题,还是以何种姿态来面对人、书写人的写作伦理问题。很多推理小说的细节描写极其严密和精细,但很少能塑造出光彩动人的人物形象,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把人物作为统率故事、细节的灵魂。
④按照卢卡奇的理论,小说中的细节应服务于情节,情节服务于故事,故事服务于主题,并以此实现对纷繁世界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平衡时间之流中细节的“停滞”与叙事进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其实,近年来的一些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一直在试图摆脱历史叙事、时间叙事的束缚。一些作家抛弃了线性结构模式的时间序列性和故事的完整性、因果律等基本特征,展露出一种追求空间化效果的努力和尝试。这从结构上对情节型、故事型书写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⑤卡夫卡的《变形记》用大量细节精细地描述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各种变化和感受。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有数十万字,描写的时间却只有一天,充溢其间的是“细节的洪流”,包括情绪、感受、想象、无意识碎片等。这些文本依靠“细节的洪流”成就了别样的小说艺术。
⑥所谓“细节的洪流”,是说“众多细节不再是悬念或者宏大叙事抛弃的多余之物,相反这是一种历
(摘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秘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詹姆斯??伍德认为福楼拜写得细节既因作者注意而重要,又因杂乱堆砌显得不重要。
B. 只注重细节的量,忽视其承担的功能及艺术效果,是“细节肥大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C. 抓住人物性格关键特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细节进行描写,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
D. 材料一第二段的解读,可以表示为:明晰性细节(小说关键处,传达主题)混沌性细节(无关紧要,与主题无深刻关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恩格斯衡量现实主义两条标准,意在强调一切优秀小说形态都包含现实性因素,离不开细节功能构建。
B. 小说中的细节并不一定越多越好,无原则地堆砌和罗列细节,是无助于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情节的推动的。
C. 《变形记》中的“细节的洪流”使读者明白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为何变”“如何变”的过程,从而原谅作者。
D. 两则材料都是文学理论文章,且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使得文学理论得以通俗易懂地呈现给读者。
3. 下列不适合作为材料二第⑦段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五十三回中,作者罗列交租单子上的内容,比如,“大鹿三十只,獐子、狍子各五十只,暹猪……”表现出封建庄园的收支情况。
B. 《祝福》中多次对祥林嫂的眼睛进行刻画,比如,“眼睛间或一轮”“顺着眼”等凸显了祥林嫂不同阶段的悲惨的经历。
C. 《百合花》中那条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出现了三次,将战争叙事的宏大主题凝结到具体的物质载体上。
D.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前后反复说“别闹出什么乱子”,小说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强化了人物形象。
4. 请根据材料二,对下面段落划线语句的细节描写加以评析。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有效建构小说中的细节?
【答案】1. D 2. C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天的刨木花
许冬林
①雨下得看不见雨。只听见屋檐下的水声,滴滴答答的像雨躲着藏着聚到一处去说话。介于鸭蛋蓝和蟹青色之间的天空,有种蓬松感。
②雨线大约是极细密的,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肌肤和呼吸都汪在丰沛的水分里。这样的日子,一切都像是软的,都像是坍塌下来,丢了轮廓,变了形。
③丢了轮廓的,还有我的父亲。在下雨的日子,我的父亲不再是平日里那个一脸严肃的父亲,他敛了锋芒,变得和气而陌生。在那个三十多年前的乡村,我和弟弟穿过笼在雨雾里的田野和村庄,奔回家,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