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8 17:22: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640字。

  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质量监测(一)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无一不影响着文学的形态和发展。如今,人工智能革命已经到来,随着ChatGPT从实验室走向社会,文学创作似乎不再是专属于人类的知识活动。
  科技往往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看使用者如何利用它。人工智能处理自然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技术发展而获得更高的准确性,并提升效率,可能会形成在表达或风格上显得有创意的东西。形式上ChatGPT更像是一个作品外包商。艺术作品外包的情况并不新鲜,例如,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彼得??保罗在出名后,面对应接不暇的订单,他招募了一批绘画助手来共同创作。经验丰富的作家似乎也可以效仿此法,将工作外包给人工智能,使其模仿自己的写作风格创作,最后再加以修改,以保持自己的创造性和自主权。
  文学作品一定要由作家独自完成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2020年10月,首次华语科幻AI人机共创写作实验项目“共生纪”启动,11位人类作家就与AI算法协同创作了多篇科幻文学故事。ChatGPT出现后,答案更加明确。作家、学者不一定要把ChatGPT视为一种威胁,也可将其视为研究助手、电子助手,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收集资料、组织语言、表达想法。
  也许有人会质疑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的必要性。事实上,在创意写作领域,人工智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文学创作中,ChatGPT可以成为辅助工具,提供原始素材,帮助文本修改,参与分析评估,从而提高个人写作质量。ChatGPT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人机共创的实践者和先行者,人类思维和电脑程式发生碰撞,新的写作创意也随之产生。人工智能文学迅速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新方式,人机共创模式下,人人都可能成为作家。那么传统意义上的作家会消失吗?我认为,只要人类还在,文学就不会消亡,作家就依然存在。相较于其他科学,文学更能够展现人类的情感世界,是人类深层的文化。ChatGPT爆火后,人类对文学作品的界定和审美怎样才能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中获得新生,这个问题更加值得思考了。
  ChatGPT也好,其他人工智能程式也好,它们只是通过强大的符号处理方法来构建人类体验的装置,从来都不是可以完全解决人类关注问题的理性工具。作家观照人生、透视社会与自然,将具有美学价值的思想寄放于文字之中,形成文学作品的意趣。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创造和情感体验,人工智能目前还难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是革命性的,但它不会终结我们的文化与艺术生活。
  虽然ChatGPT不能代替作家,但是由于其大大地降低了写作难度,较低的评判标准或将成为常态。所以,人工智能写作的出现必将加剧文学界的优胜劣汰。见识平庸或人云亦云的作家多半会被强势过滤出局,真正的好作家才能在时代的洪流里站稳脚跟。
  (摘编自雷雨露《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学发展影响的若干思考——以ChatGPT为例》)
  材料二:
  人工智能说到底是一种“拟智能”,它永远摆脱不了自身天然的局限性,将其施之于文学时,必须看到其表达限度,承认它的文学边界,规避它的创作短板。在通用人工智能尚未实现的情况下,AI写作只是基于已有的数据训练材料,按算法概率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却并不知道自己写出来的是什么。而缺失了“肉身经验”,没有来自生活的切肤之痛和植根于生命的爱恨情仇,必将斩断作品和作家之间社会的、历史的、生命的有机联系。AI自身无法产生意义,是作家利用AI赋予作品以生命的意义。
  AI作为一种智能工具,高效和量产是它的“金手指”。尽管AI在作品创意方面尚需依赖人类,但其处理大量文本的能力是惊人的。大语言模型用短短一个半月便完成了百万字小说《天命使徒》,而一位成
  (摘编自欧阳友权《人工智能带给文学的三道选择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如同历史上艺术助手参与创作一样,作家也可将AI作为“外包商”辅助创作,以提升创作效率。
  B. 材料一谈到,虽然人工智能在创意写作领域已经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因为文学的特性,所以人类作家不会消失。
  C. 材料二中用“金手指”来比喻AI创作高效与量产的核心优势,形象地突出其在处理大量文本时的惊人能力。
  D. 材料二分析了大数据生产内容“AI味”浓的原因,只是因为每天大量的生成内容倒灌给了搜索引擎和AI本身。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革命都影响着文学的形态和发展。人工智能革命的到来已经使文学形态发生了变化,ChatGPT的使用也正改变着文学创作的方式。
  B. 材料一中两处运用自问自答的设问方式引出观点,不仅使得文章过渡自然,还强化了文章观点,能引导读者思考。
  C. “AI创作红利”源于其“拟智能”特性,即它能模仿人类智能,从而在创意方面完全依赖人类,实现高效量产。
  D. AI写作只是基于对现有数据训练材料的算法整合,缺乏真实的生命体验,因此和作家相比,它无法自行产生意义。
  3. 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写作的边界与局限 B. 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共存
  C. 追求“量”与“质”的创作红利 D. “AI”文学作品的特点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作家;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创作噱头。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的相关论述,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讲演
  萧红
  这是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这小讲演者就是被欢迎之中的一个。
  第一个上来了一个花胡子的,两只手扶着台子的边沿,好像山羊一样,他讲了一段话,而后把头抬了一会,他的头特别向前伸出,会叫人立刻想起在图画上曾看过的长颈鹿。
  “他……那人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笑!”当然那孩子问的也没有人听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