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6 10:08: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980字。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孔子的“治愈力”
  近些年流行一个词叫“治愈”,说的不是治疗身体的伤病,而是抚慰心灵的创伤。这让我想起孔子,虽被后世称为圣人,但他其实是极具亲和力的人。在我看来,孔子算是非常有“治愈力”的人。在《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经典中,我们常常能够领略夫子的人格气象,他与弟子、朋友,甚至与陌生人之间的相处细节,都能让人体会到他春风拂面般的温暖。
  孔子的弟子可谓三教九流,有贵族、有商人、有官吏,更有贫寒子弟。他从来不会以嫌贫爱富之心对待学生。作为孔子最有名的弟子,颜回和子路的家境都十分贫寒。此外,出身卑微的冉雍也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之一,《论语》中孔子曾经七次夸赞冉雍,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意思是耕牛之子身上有赤色的毛,并且有圆满端正的两角,即使不用来祭祀,难道山川之神会舍弃它吗?可见孔子对冉雍的认可与看重。
  孔子还有一位颇欣赏的弟子叫公冶长,别人都因为他曾经获罪坐牢而瞧不起他,孔子却说他“虽在缧绁,非其罪也”,不仅把他收为弟子,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对此,明代侍御史丁惟宁还曾写诗感慨公冶长的人生际遇:“尼父乘龙客,曾罹无妄灾。片言评骘定,千古几筵开。越父信知己,南冠辨楚材。圣门欣有遇,坎坷未须哀!”
  《论语•述而》里还讲到一件事,说一个叫互乡的地方民风不善,社会风评很差,人们都不愿意跟那里的人打交道,可是孔子却接待了一位来自互乡的童子。弟子们对此都有些不解,孔子解释道:“我赞许他的进步之心,(你们)不能抓住别人以往的过失不放呀。”可见夫子的诲人不倦。
  孔子的弟子子禽有个疑问,孔子每到一个地方,为何总能很快了解当地社情民意。他跑去问优等生子贡。子贡满怀敬意地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说因为孔子具备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的美德,所以总是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大家都愿意主动跟他介绍各种情况。五种美德中第一就是“温”,可见孔子的“治愈力”。
  此外,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孔子对人的善意,还体现在他宽厚的心胸,对别人的优点总是由衷欣赏而从不嫉妒。孔子的音乐造诣极高,对音乐的鉴赏力也十分了得。《论语•述而》记载,当孔子碰到一些歌唱家级别的人,“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就是一定让人家单独再唱一遍,充分展现其美妙的歌喉,而后孔子再与他一起唱。
  孔子的常态是温暖和治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态度,曾经有人问他“以德报怨是不是值得推崇”,他立马予以否定,说“以(正)直报怨就可以了”,意思是不需要委屈自己去讨好不值得的人。作为老师的孔子,也有对学生责骂的时候。古代照明设备相当落后,白天的时间就非常宝贵。当学生宰予大白天睡大觉时,孔子愤愤地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粉刷)也”。
  除了大骂弟子,孔子对自己的老熟人原壤也是相当不客气。作为孔子的发小,原壤一向不拘礼节、胸无大志。有一天孔子应邀到家里看他,一进门却看见他叉着腿坐在那里,姿势不雅不说,也没有站起来迎客的意思,孔子就用手杖直接敲了敲他的腿,骂他从小就不上进,年长也没什么能给年轻人做榜样的方面,简直是“老而不死是为贼(害人虫)”。
  孔子毕生倡导仁爱思想,其实“仁”的本质就是与他人共情,把别人当成像自己一样的人来爱。
  《论语•卫灵公》记述了孔子对待盲人乐师师冕的场景。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前,孔子提醒说“这是台阶”,待师冕走到座席前,孔子又提醒说“这是座席”。当大家落座以后,孔子又一一为师冕介绍: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如果能换位设想师冕的处境,我们就能感受到,孔子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多么令人感动。
  而从另一个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孔子是怎样面对丧亲者的。早期的儒者是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古代婚丧嫁娶的礼仪主要由他们来操持。礼仪专家孔子经常帮别人操办丧葬之礼,所以他常常会接触到那些处在生命中至暗时刻的丧亲者。《论语•述而》记录:“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说孔子在丧亲者身边吃饭时,是从来没有吃饱过的。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细细想来,真的是令人既钦佩又感动。这不仅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体现了与丧亲者的深度共情,能够对他人的悲伤感同身受。
  孔子没有老庄的潇洒,即使面对的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他也始终满怀深情、不忍归隐。他一生颠沛流离,却从不曾熄灭心中理想主义的炬火。这炬火不仅温暖照亮了他的三千弟子,也能让后世读者从中获得爱的真谛。
  (摘自《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3日16版作者:车凤)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总是由衷欣赏他人优点,如遇到优秀歌者“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以这种尊重和赞美态度激发弟子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B.孔子的“仁爱”强调情感节制,如即使对原壤不满也仅以“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方式规劝,体现了“仁者爱人”的包容性。
  C.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如对颜回多鼓励,对子路多约束,体现教育方式的灵活性,这种耐心教导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D.孔子能够快速了解各地社情民意,主要得益于他周游列国的丰富经历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这种成功经验值得现代社会科学研究借鉴。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现代流行词“治愈”引入古代思想家孔子,古今对照的写法既贴近现代读者,又突出了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这种写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现实意义。
  B.文章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展现孔子的“治愈力”,如与弟子相处、对待盲人乐师、丧亲者等场景,使抽象的“治愈力”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引用《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经典文献和明代丁惟宁的诗句,既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又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D.文章采用先扬后抑的结构顺序,先赞扬孔子的“治愈力”,后批评其对待原壤等少数人的严厉态度,这种辩证分析的方法使文章观点更加全面客观。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文章结尾说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却从不曾熄灭心中理想主义的炬火”。这里的“颠沛流离”指孔子①的经历,“理想主义的炬火”则象征他对②的坚定信念。这炬火不仅温暖了他的弟子,也启示我们:在逆境中更要③。
  4.文中提到孔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4分)
  5.材料提到在一些儒家经典中,我们常常能够领略夫子的人格气象,体会到他春风拂面般的温暖,这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是如何表现的?请加以说明。(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塘沽短
  冯骥才
  “塘沽短”是半个世纪以前由天津到塘沽的一班短程火车,由于两地直线相距只有40多公里,俗称“塘沽短”。我命中注定要坐三年的“塘沽短”,因为父亲希望我能受到“集体生活”的磨炼。本市的中学有住校条件的只有塘沽一中,于是我被塘沽一中录取了。
  我有点慌,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而且“塘沽短”这种车很糟糕,不只是慢,关键它不是客车车厢,而是货车厢。尽管如此,我每个星期必须要回家,周日在家赖上一天,周一天蒙蒙亮坐头班的“塘沽短”去学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