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5630字。
杨浦区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2025.11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古诗文(22分)
(一)默写与运用(8分)
1. 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_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4)老师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话鼓励同学们要多向身边人学习,时时反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答案】 ①. 决眦入归鸟 ②. 枯藤老树昏鸦 ③. 沙鸥翔集 ④.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⑤.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眦、藤、鸥、翔”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14分)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黄杨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①,是天限②之木也。值此宜生怜悯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③,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开而至瘁④,弗复自永其年矣。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⑤,孰知之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节)
【注释】①至闰年反缩一寸:现代植物学认为黄杨的生长周期与闰年不存在相关性,文中的说法为当时人们的主观臆测。②天限:天命限制。天命即自然法则、规律。③柯:草木的枝茎。④瘁:憔悴。⑤笠翁:即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剧作家。早年科举不遂,后身经战乱,清军入关后归隐乡里。
2. 乙文中提及的“茂叔”就是甲文的作者_____(人名)。
3. 对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
(1)强争无益()
A更加B超过C好处D增加
(2)夏不易叶()
A交换B整治C轻视D更替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
5. 乙文中作者概括黄杨为“知命树”原因的语句是“_____”
6. 有同学认为莲花和黄杨都象征了品格高尚的君子,但两者的内涵有所不同。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7.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小张同学想再选一首运用相同手法的诗歌,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篇目,并说明理由。
A《观沧海》B《江南春》C《游山西村》D《竹石》
二、现代文(27分)
(一)(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练就一双超越群体的慧眼
①当今社会,从店铺星级到商品评分甚至大学位次,随处可见的“好评率”“排行榜”等认可度数据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认可度就像一个似有若无的隐身人,潜伏于你我的周遭,一旦你需要对某个对象做判别、选择,他即刻现身,引导你自然而然地用他的标准去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