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977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
(1)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陈情表》在结尾运用典故表达对晋武帝的报答与感激之情的句子是“ ,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 。”
阅读材料,完成材料。
人们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常运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经验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 。 。经验型思维依赖过往积累的直觉与习惯, , 。例如面对熟悉的日常问题,经验型思维能快速给出方案,但遇到新领域挑战时,这种思维易让人陷 入“想当然”,甚至在关键决策中首当其冲地做出错误判断。分析型思维则需对信息进行拆解,验证,在分析型思维场景中, 人们需反复推敲逻辑链条,若急于求成,便可能遗漏关键细节,导致结果偏差,而要得出严谨结论,往往需要殚精竭虑地排查漏洞,绝非一蹴而就。此外,理性思维还能弥补直觉思维的不足——它不会像直觉思维那样,在处理信息时浮光掠影地跳过重要环节,而是通过严谨推导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上述语段横线处,文意通顺的一项是( )
①它既包括对常见场景的快速反应,也涵盖无需刻意思考的本能化判断
②近年来,心理学领域对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应用边界与互补性,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
③明确两种思维模式的适用场景,对提升任务处理的准确性与效率至关重要
④且需要主动规避“经验定式”带来的认知偏差,才能发挥其优势
A.②②②②B.②②②②C.②②②②D.②②②②
3.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当其冲B.殚精竭虑C.一蹴而就D.浮光掠影
二,阅读(70 分) (一)(16 分)
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倡导“公共表达理性”,避免极端情绪
杨鑫宇
①日益丰富的教育资源,渠道多元的信息环境,让青少年具有旺盛的表达欲。不论是与他们切身相关的校园,职场 等话题,还是涉及面更广的社会新闻与国际关系话题,都不难看到众多年轻网友在网络上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充分展现 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