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22100字。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本大题共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微短剧以其“短平快、轻量化、强互动”的特点迅速崛起。在碎片化阅读渐成主流的当下,微短剧的快速叙事与高效表达,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中的娱乐需求。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使人获得沉浸在虚构故事中的体验,那么微短剧似乎可以类比为人们小憩时所做的短暂一梦。
②然而,也正是这种“快节奏、强冲击、易理解”的特征,导致微短剧的内容往往流于浅白、粗糙甚至庸俗,使得非议如影随形。
③回望电影诞生之初,类似的“雅”“俗”对立,也曾主导人们对电影的理解。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完成了电影的首场公开放映,但即便发明者也不能设想,电影除了给人们带来感官刺激的视觉奇观,还能有何其他用途。他们因此叹息,自己做出的发明“没有未来”。1930年,当观看电影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娱乐形式时,法国作家乔治•杜阿梅尔却写下了讨伐电影的辛辣撤文。在他的畅销书《未来生活场景》中,他断言电影不可能具有思想深度,“是一种无知者的娱乐,是文盲们的消遣……是不必花费努力的奇观,也不需要连贯的思考,不提出疑问,不认真对待问题,不点燃激情,不在人心深处点亮光芒,不激发希望”。
④但如今杜阿梅尔的文字只有史料的意义,若非有意寻求,早已为人遗忘。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电影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不断超越技术装置造就的单纯视觉奇观,寻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承载新的思想内涵。饶是如此,无论是杜阿梅尔之前爱森斯坦对蒙太奇手法的理论化阐述,还是在他之后本雅明关于电影重塑艺术功能的论断,又甚或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将社会思潮与大众审美偏好相结合,这些理论与实践都一再表明,“思想深度”与“感官刺激”可以并行不悖,而符合大众审美偏好而进入生活的艺术形式往往也最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其实,媒介并不像作家所设想的那样存在着无法克服的上限。
⑤诚然,相比电影制造的“大梦”,微短剧营造的短暂梦境,显然来得更为破碎而迷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破碎而迷离的短暂梦境或许更加接近梦的本质——它与日常生活的体验更为接近,也能更即时地回应现实的议题,反映大众内心的真实愿望。就此而言,微短剧这一形式实际上具有比电影更大的优势。至少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微短剧求快、求刺激并非其“原罪”,而是体现出精准直击情绪“痛点”的能力,令其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职场打拼的打工人、固于家务的老年人等受众,高效率地传达真实的慰藉。
⑥因此相较于扎根于草根的微短剧创作,真正的问题恐怕在于,尚没有一种正视媒介和形式特性的微短剧理论,可以用相对明晰的话语阐述那些情绪“痛点”背后,为微短剧创作者们所模糊意识到的问题。实际上,微短剧中对于“效率”的追求占据主导,与其说这是创作者不约而同的个人选择,不如说显现了微短剧的创作者和观众所共同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摘编自朱恬骅《微短剧需在“短”中寻突破,在“快”后回味深刻》)
材料二:
①近来,随着业界学界对微短剧研究分析的深入,出现了微短剧“本质是手机剧”“是继电影、电视剧之后视听产品第三种形态”等探讨。在媒介史、文艺史的宏阔视野下审视,不难发现微短剧的产生和风行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技术缘由,它来自人类对故事的持久钟爱,也来自手机在当前媒介格局中的强势地位。新生的微短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理应同诗、词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短剧因内容浅白粗糙而备受非议,但电影诞生初期也曾面临类似的争议,这表明新兴艺术形式终将摆脱浅俗的宿命。
B.材料一认为,微短剧比电影更具优势的原因在于其梦境特质或许更接近生活体验,能更即时地反映现实议题和大众心理。
C.乔治•杜阿梅尔曾写下的讨伐电影的文字如今仅具史料价值,这是因为他忽视了电影技术发展为艺术表达带来的可能性。
D.材料二提出,微短剧要打破路径依赖,就必须摒弃对“效率”和“爽感”的追求,转向严肃的历史和现实题材。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将“原罪”加上引号,表示强调,巧妙论证了微短剧“求快、求刺激”的特点实为其独特
优势。
B.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将微短剧比作“小憩时所做的短暂一梦”,突出了其碎片化、即时性的叙
事特征。
C.材料二中“路径依赖”原为经济学概念,在文中指微短剧创作过度依赖既有成功模式而难以创新。
D.材料二开篇引用“本质是手机剧”等学界观点,旨在强调微短剧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态的合法性。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影视形式,凭借短平快、强互动等特点迅速崛起,契合 ①。尽管因其浅白化、模式化倾向引发争议,但历史上电影也曾经历类似“雅俗之争”。微短剧具有 ② 、直击情绪痛点的优势,但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和创作突破。当前需打破路径依赖,拓展创作边界,借助③ ,探索讲好故事的可能,以发挥其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艺术形式的潜力。
4.学校拟推出“微短剧里看儒学”创作计划,请你从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一篇课文,作为微短剧创作的蓝本,并说明选取理由。(4分)
5.“带着微短剧思维做长剧集”成为近年来影视界颇为引人注意的创作趋势。有的长剧集为了迎合观众对极致爽感的需求,堆砌冲突元素,制造离奇剧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创作趋势?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沅江是一条明亮的道路
彭程
①盛夏时节的湘西怀化大地,阳光灼热,绿意沉沉。走进位于湘黔边界的新晃侗族自治县龙溪古镇,仿佛穿越回到了遥远的过去。这座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古镇,是明清两代沅江上游的重要商埠。精美的侗族风雨桥、古朴的青瓦吊脚楼、高墙环绕屋檐相连的窨子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岁月里的繁华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