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31670字。
天津市津南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一、
1.(7.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早将体现“以悲为美”审美特点的骚体歌赋引入叙事文学领域的,是以《史记》为代 表的史传文学。这些带有浓郁感伤色彩的骚体歌赋,为叙事写人的史传文学渲染了悲剧氛围,营造了凄怆情境,彰显了悲剧人物的精神气质。
作为楚骚传统的重要( ),“以悲为美”的骚体歌赋对中国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以穿插的骚体歌赋为( ),可以充分认识抒情性是中国古代小说富于民 族特色的文体特征之一,由此也可证明中国古代史传叙事传统与诗骚抒情传统的交汇( ),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和《史记》相比,近乎“纯史”的《汉书》叙事虽( ),_____。如《李 广苏建传》中李陵自伤遭际的《别歌》“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怆”,而作为世情小说 典范的《红楼梦》能成为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与曹雪芹对楚骚传统的成功借鉴密不可分。
(选自陈才训《楚骚传统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媒介 视角 溶合 循规蹈矩
B.载体 视野 融合 循规蹈矩
C.载体 视角 融合 中规中矩
D.媒介 视野 溶合 中规中矩
(2)下列填入文中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其中很多故事仍饶有情致,这也得益于其穿插的骚体歌赋。
B.但骚体歌赋的穿插使其中的很多故事仍饶有情致。
C.但其中很多故事仍饶有兴致,这也得益于其穿插的骚体歌赋。
D.但骚体歌赋的穿插使其中的很多故事仍饶有兴致。
(3)下列诗句不含有“悲”的因素的一项是( )
A.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B.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C.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D.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能力。需结合语境辨析近义词语的含义、搭配对象及感情色彩。
(2)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能力。需结合上下文逻辑、主语一致性及词语搭配判断。
(3)本题考查诗句情感的分析判断能力。需分析诗句的意象、语境及情感基调,判断是否含“悲”的因素。
【解答】(1)第一空:“载体”指承载某种事物(如文化、传统、精神)的具体事物,强调“承载性”;
“媒介”指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纸、网络),强调“传播性”。语境中,“骚体歌赋”是承载“楚骚传统”的具体文体,故应选“载体”,排除A、D。
第二空:“视角”指观察、认识事物的角度;“视野”指观察到的空间范围或认知范围(如“开阔视野”)。语境中,强调“从骚体歌赋的角度切入”,故应选“视角”,排除B。
第三空:“融合”指不同事物(如文化、传统)相互结合,形成整体,可用于抽象事物;“溶合”多指液体混合,或抽象事物的“溶解式结合”,适用范围较窄。语境中“史传叙事传统与诗骚抒情传统的交汇”是两种文化传统的结合,故应选“融合”。
第四空:“中规中矩”指符合规矩、不偏不倚,为中性词,强调“合规性”;“循规蹈矩”指死守规矩、不敢变通,为贬义词,强调“僵化性”。语境中《汉书》“近乎‘纯史’”,仅说明其叙事符合史传规范,无贬义,故应选“中规中矩”。
2.(2.5分)下列各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幸蒙大恩 幸蒙其赏赐
B.信义安所见乎 君既若见录
C.置币遗单于 留待作遗施
D.《国风》好色而不淫 谣逐谓余以善淫
3.(2.5分)下列划线处所填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礼,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礼甚众,是天下之大残__;淫侈之俗,日日__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礼甚少,__靡之礼甚多;天下财产__得不蹶!
A.也、以、而、何 B.乎、之、则、焉
C.也、之、则、焉 D.乎、以、而、何
4.(2.5分)下列各项表述,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瑾握瑜”出自《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以美玉喻指高洁品德,《屈原列传》中“何故怀瑾握瑜,自令见放为”便是此意。
B.“结草衔环”是由“结草”(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魏颗得老人结草绊敌报恩)和“衔环”(出自《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杨宝救黄雀得衔环报恩)两个报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