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县级市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050字。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22分)
为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学校于4月23日至26日举办“书香伴我行”读书节系列活动,涵盖好书推荐会、读书心得征文、课本剧表演、亲子共读分享等环节。小湘、小宇、小冬、小江在亲子共读分享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表阅读感受,下面是他们发言的节选内容,请你阅读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小湘:轻轻打开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在带着墨香的文字中穿行。我们在《大自然的语言》里读懂物候的密码,于《桃花源记》深处追寻“芳草鲜美”的理想微光,在《虽有嘉肴》中探寻“教学相长”的哲思,于《关雎》处聆听“琴瑟友之”的情韵,在《蒹葭》丛中守望“在水一方”的伊人,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感悟“天涯比邻”跨越山海的友情。
【材料二】小宇:合上书页,“天光云影”间游走着《礼记》“讲信修睦”的理想光芒,《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叹息仍在耳畔回响。语文书如同《壶口瀑布》里“龙槽激浪”的黄河,载着我们在《登勃朗峰》瞬息万变的云海里拾取霞光,在《马说》无边的旷野上追寻着驰骋( )的千里马,让每个汉字都化作《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盎然春意。而闻一多先生燃烧的背影,永远是民族精神星空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见文字里的山河灯火,也照见中国人骨子里,永不弯折的jǐ( )梁。
【材料三】小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与旅行都告诉我们,人生不仅有皎洁的月色、潺潺的流水,也有颠簸之苦、不测之险。阅读是人生美妙之旅,它不仅能丰富生活、开阔视野,而且能滋养心灵、涵盖精神。
【材料四】小江: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使我们徜徉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语文世界中。上海交大王岩教授提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磅礴与翩然中共同铸就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辉煌。把‘知识’和‘科学’浸润在社会良知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摒弃陈旧的羁绊,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真可谓“______,______”。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驰骋() (2)jǐ()梁
2.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1)瞬息万变:______ (2)颠簸:______
3.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符合“人文与科学”主题的对联,填到【材料四】结尾横线处,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风月一天诗酒料②人文科技同峰立③古韵今观共史扬④文章千古性灵花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4. 【材料三】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修改。
病因:______ 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驰骋(chí chěng):骑马奔跑;奔驰。形容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能充分发挥才能。
脊梁(jǐ liáng):指脊柱,是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支撑身体,维持身体正常形态和运动功能。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理解。
(1)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在文中指《登勃朗峰》的云海变化非常快且多样。
5.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因此,在读书节活动中,八年级(5)班的同学开展了“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中,同学们编写了一首《和字歌》,请把最合适的“和”字叠词,填入歌中(填序号)。
A.和和美美的日子年丰民和,
B.______的百姓共享家和,
C.______的邻里亲近祥和,
D.______的儿女传承亲和。
①和和顺顺②和和乐乐③和和睦睦
(2)人们常说“和”气生财,“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
小林去一家饭馆吃饭,发现菜里面有一只虫子,于是把饭馆老板叫过来。小林:“老板,你这清炒菜心是荤菜还是素菜?”老板:“当然是素菜了。”小林:“那这条虫是怎么回事?”老板:“呃……它也是来吃饭的。”小林:“它吃饭凭什么我付钱?我又不认识它!”
老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横线上补上恰当语句,要求既能化解矛盾,又能让小林心甘情愿地买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随着电子书、有声读物等数字阅读的普及,以及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对数字资源的推广,有的同学认为“数字阅读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籍阅读”。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120字左右。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