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一中2025-2026学年度高二年级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870字。
2025-2026学年度高二年级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没想到)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有删减)
材料二:
毛泽东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着重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我们民族的历史”“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这是我们党指导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1956年8月,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这篇论中国化的经典文献中更加明确地指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接受,不接受是没有道理的”,“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想解决问题,走出门去调查研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B. “本本”指的就是马列主义理论,“本本主义”指的是盲从迷信,机械照搬马列主义理论,而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C. “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结合实践学习更有效,说明不能脱离实践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能因为要体现“中国化”,就削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普遍真理的主体地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只要调查研究,就一定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观点。
B. 针对斯坦因提出的“中国至上”还是“共产党至上”的尖锐问题,毛主席认为是中国至上,中国文化遗产乃至其他先进思想,我们都不排斥。
C. 本杰明•史华慈主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信奉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与毛主席的观点是一致的。
D. “中国的具体实际”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但始终包括“中国的革命实际”“中国的历史实际”“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遗产”等内容。
3.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下列符合此原则的一项是( )
A. 程序员借助Deep Seek自动编写代码,画家依靠Deep Seek快速完成设计草图。
B. 石家庄复兴大街改造工程美化了城市,是石家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C. 塞罕坝人经过近50年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也铸就了塞罕坝精神。
D. 袁隆平坚信水稻杂种优势,经过反复试验,艰苦努力,最终培育出了超级稻。
4. 两则材料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论述话题,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5.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上面材料对“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有哪些启发?请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材料一批判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主张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材料二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对历史、文化和现实问题的包容性。两则材料共同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反对机械照搬,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发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本本’指的就是马列主义理论”错误。根据材料一“不谓(没想到)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碑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