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330字。
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阅读 (70分)
(一)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和云南考察纪实
列车在祖国大西南的群山峻岭间飞驰,这里有壮美的山川,有厚重的历史,有绚丽的文化,有欣欣向荣的发展。
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5年前,“十三五”收官,考察云南,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4年前,“十四 五”开局,考察贵州,宣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时代在接续奋斗中翻开新篇。如今,“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在谋划。
从“多彩贵州”到“七彩云南”,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发表重要讲话,指引云 贵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展现新的风采。
( 一 )
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有“侗乡第一寨”之誉。千百年来,侗家人在此世代安居,生生不息。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贵州来过很多次了,黔东南这边还没有来过,这次来看看侗族的乡亲们。”
总书记来到村口平台,一派安宁祥和的侗乡美景展现在眼前:四面青山拢翠,绿树成荫,垄上油菜花开, 一座座侗族青瓦木屋鳞次栉比。
侗族文化展示中心,通过文字、图片和一件件实物模型等,浓缩了侗族的特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步入展厅,一一了解侗族的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村支书首先介绍了侗族的特色服饰, 一针一线、色调鲜明,“这个‘三鱼共首图’ 是我们侗族的特色,象征着团结和睦”。
“寓意很好,很吉祥,就像五羊开泰一样。侗族服装很古朴也很时尚。”总书记笑着说。
侗寨主路上,信团鼓楼耸立。这一重檐宝塔式的侗族标志性建筑,是侗乡人集会议事的场所。鼓楼里,火塘边,几条木长凳,习近平总书记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畅谈。
“大家都说说,咱们聊聊家常。”亲切的话语,让大家倍感温暖。
第二次驻村的第一书记说,上一次驻村是在脱贫攻坚期间,现在任务是抓好乡村全面振兴,搞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很喜欢在基层工作。总书记回应道:“第一书记制 度还是要坚持,脱贫之后乡村全面振兴任务同样繁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
“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怎么抓好旅游呢?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总书记娓娓道来。
从鼓楼起身时,村民们纷纷簇拥过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乡亲们说:“你们的 风采很好,看着都是那么神采奕奕,侗族人民朴实、勤劳、有文化、有智慧。有党和政 府的支持,希望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得更好。”
话音甫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美丽的侗寨哎,绿水青山好风光。鼓楼下,把歌唱,千年的侗歌唱给党、唱给党。 呀啰呀啰耶,呀啰耶,呀啰耶 …… ”
侗乡人民簇拥着总书记,深情唱起《侗歌声声唱给党》,依依不舍。总书记频频向 乡亲们挥手致意。
甜美的笑容,洋溢在脸庞上;幸福的歌声,回荡在村寨间。
( 二 )
一场春雪,让拥有800多年历史的云南丽江古城,更显古朴厚重。清澈流水从雪山而 下,入城后分为无数支流穿街绕巷, 一座座纳西族民居依山就势、临河傍水、有致错落。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这里时,整座古城沸腾了。游客们见到总书记十 分惊喜,高声向总书记问好。
走过小石桥,总书记沿着石板路,察看古城风貌。
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丽江这颗“高原明珠”,见证过当年茶马古道的繁华,在今 日文旅融合大潮中绽放着绚丽光芒。特色土菜馆、牦牛火锅店,小粒咖啡店……商铺林 立,商品琳琅,好不热闹。流水潺潺,鲜花锦绣, 一步一景。
“这家店位置很好,捷足先登”“你们的菜单给我看一看”“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 国的” ……总书记不时同商家店主和游客亲切交流。
对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互促互进,总书记有着深刻的思考:从提出“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命题,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冀望文化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的根基和持久的助推力。此次考察,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木府,丽江古城中的重要文化地标,历经400多年风雨,见证西南地区各民族交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新闻开头引人注目,首段的排比句不仅简明扼要地写出了西南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还增强了文段的语势。
B. 丽江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高原明珠”旨在形象地表 现出丽江旅游产业的发达。
C. 新闻中关于“木府”“天雨流芳”的介绍体现了新闻背景材料的重要性,它有助 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
D. 新闻的结语部分回溯了我党的发展历史,习总书记号召我们发扬革命精神,为未 来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顺利结束,习总书记再次来到贵州和云南展开调研,指引 云贵大地开启新的奋斗篇章。
B通过习总书记和侗寨第一书记的对话可知,乡村全面振兴是现在的主要任务。但 脱贫攻坚也仍需巩固和加强。
C.侗乡人民最后的献歌环节,主要是为了宣传侗寨的自然风光,希望用歌声来加深 习总书记对贵州的美好印象。
D.从“人文经济学”到“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表明文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 关,文化可助推经济发展。
3.下列行为不符合旅游发展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的观点的一项 是 ( 3 分 )
A. 贵阳越界影城在《哪吒2》上映期间邀请贵州侗族大歌团队为影迷演唱电影配乐。
B. 丽江市东巴造纸非遗传承人和秀昌在手工艺术馆向游客展示古老的纳西东巴造纸 技艺。
C. 福建屏南县某乡镇引入“人人都是艺术家”计划,开办音乐会、画展、市集等。
D. 黑龙江省镜泊湖景区推出“流放宁古塔”旅游项目,游客可体验“流放之旅”。
4. 请仿照新闻第(三)部分的小标题—— “看产业指明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新闻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拟写小标题,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5. 本篇新闻报道兼具思想性和女学性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土坯,在土里站起身
崔士学
开始的时候,土是土,水是水。在村子里,①土遇见水,接下来的一种情形就是:土坯要来了。
土坯也不是突然就来的。这和乡下的好多物事一样,都不是无根由地出现的。都有来头,有出处。乡下那么多的事都有根有底,不会突如其来地发生。
在乡下,土遇见水是常态。但这次不一样。这次土和水的遇见,是为了成就一块土 坯。水是自家院子里的井打上来的水, 一桶一桶地由辘摇上来。土是村外半拉山子下 边的红黏土,一驴车一驴车地拉回来。这时候,当然也少不了穰秸的掺和,是穰秸,让 土和水更密实地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