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910字。
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遵义到娄山关是六十里,从娄山关到桐梓还有三十里,我们几乎一直都是用跑步的速度行军。当天下午就占领了娄山关南面的板桥,晚上在板桥宿营。
娄山关是遵义通向桐梓的大门,贵州北方的要冲,东西高山耸峙,南北有盘山小道,若是从川南到黔北,占领了娄山关,无险可守的遵义城,便成囊中之物了。所以娄山关便成了扼守遵义的兵家必争之地。
下半夜,我们就把迂回部队组织好,出发了。他们临走时,我们又一再交代:必须快速、机动,沿娄山关东侧崎岖小道,迂回到敌人背后,待他们打响后,我们正面就开始猛攻。
不到一个小时,山背后果然传来了清脆的枪声,我们正面的部队冲锋号一吹,直往敌人压去。敌人没有想到我们会有一支队伍利用夜间沿着崎岖的小道插到他们的后面,给他们来一个前后夹击。这一下,他们可真是兵败如山倒。
占领了娄山关,我们继续乘胜追击,边打边追,一口气追了三十多里路,就在当天上午又占领了桐梓城。
桐梓城是王家烈的老巢,传说中夜郎自大的夜郎国最早就建都在这里。桐梓城的建筑确实很漂亮,街道整齐,市面繁荣,虽四面环山,却还有电灯,有较为宽敞的南北公路,还有几个小工厂,不亚于先前我们见过的遵义城。听老乡说,桐梓城有两万人,可见这小小山城的繁华了。桐梓城小洋楼特别多,一幢幢,一座座,相当讲究,贵州省的许多军阀、官僚、富商发了财都在这里建一幢别墅。待我们红军进城时,这些达官贵人早已逃之夭夭,留下一座座的空楼了,这正好为我们腾出了营地。也弥补了昨天匆匆离开遵义城所带来的遗憾。
中午正在吃饭,总支书记林子钦陪着一个穿着长袍的客人来找我,谈了一下,才知道,他是电厂老板。他对我们来到桐梓表示欢迎,接下去谈本意,叹苦经,说国民党抢走了他们的汽车,煤断了。机器没煤烧,发不了电。这怎么行,我们决定派担架连,加上团直机关的同志突击运煤,保证晚上发电。
煤炭又黑又脏,从山那边搬到这边,真是个苦活,但红军战士们还是干得乐呵呵的,因为大家都清楚,这煤炭会带来夜晚的光明。一直忙了两三个钟头,我刚洗完脸休息,陈光师长与刘亚楼政委来了,见了我们第一句话是:“你们马上出发!”
我们都没有这种思想准备,便问:“去哪里?”
“占领牛栏关,向松坎前进,占领松坎。”陈师长说。
刘亚楼政委看出了我们的情绪,拍拍我的肩膀说:“任务紧急,也很光荣。只要我们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革命胜利了,洋楼、电灯有的是。”
松坎北面是浩浩长江,隔江与国民党屯聚重兵的重庆对峙。这态势,分明是从正面掩护遵义。
我和耿飚同志研究之后,决定立即召开支部书记会议,进行思想动员。道理一讲清,干部、战士就高高兴兴地打起了背包。下午四点钟,与师部要求出发的时间一分不差,我们派人检查完群众纪律,就列队离开了桐梓城。
走出十几里之后,在山梁上回头一望,同志们高兴地看到,桐梓灯光闪烁,就着山势的高低,层层叠叠,好像那里耸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显得格外壮观。
我们沿川贵公路北上,经石中场,奔袭四十里,到了牛栏关。
牛栏关,也真名副其实,只有四五户人家,十来间破如牛栏似的茅屋,与桐梓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老乡说:不少的敌人从这里过了一整天。我们派出了警戒,全团露营。面对着满天星斗,战士们在房前屋后,树荫下,竹林里,在狼吟虎啸之声中,伸直了疲乏的身躯,怀里抱着枪,头下枕着小包袱,鼾然入梦。
次日拂晓,我们上路不久,就在新站镇南边碰上了敌人。抓了个俘虏一问,敌人有四个团的兵力,还不知道我们已经占领了牛栏关。我们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猛冲下去,给敌人来了个措手不及,消灭
1.下列对红四团行军作战经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四团从遵义出发,占领娄山关南面的板桥后宿营,下半夜攻占娄山关后继续追击,次日攻占桐梓。
B.红四团在桐梓城没来得及修整就接到出发命令,经石中场奔袭四十里到达牛栏关,当晚在牛栏关露营。
C.从牛栏关出发后不久,就在新站镇南遭遇敌军,红四团以少胜多,经过两天连续作战,攻占松坎。
D.红四团占领松坎后,接到上级命令:原地休整七天,一方面养精蓄锐,另一方面保卫遵义会议。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桐梓城建筑、街道、设施等方面的描述,体现出该城在当时相对繁荣的景象。
B.红四团战士们在突击运煤过程中,尽管工作辛苦,但因为心怀希望而保持乐观的态度。
C.从文中红四团在牛栏关的部署可以看出,面对复杂的环境,红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
D.文中多次提及敌军的溃败情况,主要是为了突出敌人战斗力低下,红军取胜轻而易举。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不同城镇的描写,如娄山关的险要、桐梓城的繁华、牛栏关的简陋,展现了行军途中环境的多样性。
B.文中对于行军路线的描述,只是简单地记录了地点的转换,没有体现出这些路线选择在战略上的意义。
C.文章不仅详细叙述了战斗过程和结果,还分析了敌军的战略战术,充分展现了红军指挥员“知己知彼”的卓越才能。
D.文章在结尾部分提到遵义会议和毛主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显得比较突兀,与前文的行军作战内容联系不够紧密。
4.如果要以“回忆录是纪实性和文学性的融合”为话题为本文写一则评论,请列出评论要点。
5.作者在《长征胜利万岁》中引用毛主席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试结合本文内容对毛主席的论述加以简要阐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上下楼梯时,一路上碰到的人一个都不认识。他们的房间就在面海的二楼。房间还面对着那公园和战争纪念碑。公园里有些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椅。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支起了画架的画家。画家们都喜欢棕榈树那种长势,喜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