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420字。
辽宁省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暴见孟子》以严密的说理,巧妙的论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说理论辩的范例。这篇文章说理的明晰性、透彻性,说理的逻辑性、通俗性、趣味性,不仅为历代学者所称道,而且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不失其光彩。
孟子要向齐王明确的第二个问题是与民同乐和天下大治的关系。这才是齐王最关注的问题。作为战国时代的一国之主,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国家兴盛强大,以图一统天下,因此这也正是孟子必须回答的问题。孟子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而使这一问题瞬息即解。这里有两个假言联锁推理:第一个假言联锁推理:1.如果王与民同乐,那么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2.如果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那么天下大治;3.所以,如果王与民同乐,那么天下大治。这个假言联锁推理的公式就是:1.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2.所以,如果p,那么r。如果王不与民同乐,那么百姓“举疾首蹙额而相告”;3.如果百姓“举疾首蹙额而相告”,那么天下不可能大治;4.所以,如果王不与民同乐,那么天下不可能大治。这第二个假言联锁推理的公式是:1.如果非p,那么非q;2.如果非q,那么非r;3.所以,如果非p,那么非r。运用以上两个互相对照的同一推理形式,从正面从反面都论证了与民同乐和天下大治的密切关系。这一推理内容是正确的,形式也是正确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就是打开了一个重要关锁。接着而来的第三个问题是请齐王自己来抉择:究竟是选择前者、弃绝后者,还是相反?这里孟子替齐王作了回答:“今王与民同乐则王。”显然是前者。这是孟子对齐宣王热诚的希望、诚心的鼓励,也是以上全部谈话的归结。到此为止,由于解开了“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的全部思想内涵,补进了省略的条件和推理过程,而使孟子的思想表达得尽善尽美。
(关坤英《〈庄暴见孟子>的论辩术〉》)
材料二:
关坤英的《〈庄暴见孟子〉的论辩术》对《庄暴见孟子》的论辩术评价很高,说“它以严密的说理,巧妙的论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说理论辩的范例。这篇文章说理的明晰性、透彻性,说理的逻辑性、通俗性、趣味性,不仅为历代学者所称道,而且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不失其光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孟子文章说理的逻辑性、明晰性等特点,让历代的学者称道,至今仍有光彩。
B.材料一认为孟子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从正面论证了与民同乐和天下大治的关系。
C.材料二认为齐国能称王天下,不是因为君民共同欣赏音乐而是君主能够给百姓带来幸福。
D.材料二作者认为齐王之所以被孟子搞糊涂了,与孟子混淆了“乐”与“众”的概念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谈及了《庄暴见孟子》这篇文章,但三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材料一认为孟子将两个假言联锁推理,肯定了孟子所采用的逻辑推理方式。
C.材料二因为孟子的逻辑是错误的,所以否定好乐与治国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D.材料三认为孟子的劝说有些迂阔,但为达目的而采取的多变方法是可取的。
3.下列选项中逻辑推理不成立的一项是( )
A.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是有脊椎的,人是哺乳类动物,所以人是有脊椎的。
B.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的绝作。
C.所有手机都是需要充电的,Iphone是手机,所以Iphone是需要充电的。
D.所有钠盐是水溶性物质,所有肥皂是钠盐,所以所有肥皂是水溶性物质。
4.材料二是如何批驳材料一的观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关坤英和张启成关于《庄暴见孟子》的论辩,对于我们治学有哪些启示呢?请结合文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最后一夜
雷•布拉德伯里
“如果你知道,今晚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晚上了,你会做些什么?”
“我会做什么……你是认真的吗?”
“对,认真的。”
“我不知道——没有想过。”她把银咖啡壶转了一下,柄对着他,把两个杯子放在碟子上。
他倒了点咖啡。他们身后,绿色的灯光下,两个小女孩在客厅地毯上玩积木。傍晚的空气中,飘荡着煮咖啡干净好闻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