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6280字。
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即使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不太有变动。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台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是一个巨型农业大国向巨型城市大国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近代西方大转型的后果,是人类社会最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一。经过近世一百余年的发酵酝酿,中国从世纪之交开始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目前仍然处于城市
1. 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
B. 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C.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与土地分不开。
B. 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区别。
C. 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是一个巨型农业大国向巨型城市大国的转变。目前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的高速推进时期,正在调整城乡关系。
D. 从挣脱乡土到回归乡土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的一次巨变,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振兴就是城乡融合。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D. 路不拾遗,门不闭户。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为什么说中国社会 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可知,“造成”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错误,曲解文意。文中第四段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因此,“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
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可知,原文说的是“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并没有说“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后的子弹
包利民
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