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970字。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 题。
人都生活在自 己的时代,没有哪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人的时代性,也就是人
的历史性,因为任何时代都是历 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人都是从自 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
处境观察事物和世界的,因 此历 史性和时代性既是人类认识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不可超
越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不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者,而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是生活
于具体时代的现实的人。他们的思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创造的思想学说不仅反映
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 真正的思想既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
时代的永恒性。
有人说,“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 提法是不 对的 。 儒学中 凡是能留 传下来的都是
精华; 不 是精华, 早就被历 史淘 汰了 。 对于整个传统文化来说, 也是如此。 这样说对
吗? 只说对了 一半。 留传下来的既有精华, 也有糟粕。 因 为 传统文化的流传并非文化
自 身,而是人的 选择, 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的 选择。 他们是按照他们的标准
来进行文化传承的。 文化传统的演变并非与 社会无关的文化自 身的演变, 而是要经过
时代和历 史的 过滤与 筛 选, 而过滤与 筛 选的标准不 可能脱离 阶级的标准, 因 为 在任何
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朱熹选取《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合编为 四书 , 当 然有他的 标准。 乾隆编《四库全书》时的 取舍和删 改也有其标准。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中 国 ,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同 样有我们的 标准, 这就是“取其精华, 去
其糟粕”。
有人说, 什么是“精华”,什么 是“糟粕”, 是分不清的。 的确, 文化不像苹果, 烂在哪
里, 一目 了 然, 可以一分为 二, 去掉烂的,保留好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 ①对
待传统文化不可能采取简 单的拿来主义, 必须经过自 己的咀嚼, 经过肠胃 的消化, 这就
是阅读和理解。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 不仅共产党人这
样做,历 朝历 代都在这样做。 只是每个时代、每个阶级关于“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不同
而已。 ②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筛选又有保留和增加,像流动着的水一样。
对我们来说,区别精华与 糟粕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准。 毛泽东早就说过,传统
文化中有助于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因素就是精华,与 之相反的就是糟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
素就是精华,一切迷信的、落后的、反动的都是糟粕。 所谓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就是要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思想资源。
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其实都是解读者的解读。 能读出 什么 ,取决于解读者。 而解读
者都是处于一定历 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他有自 己的立场、学术背景或见解。 因此,从什
么 观点来解读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以西释儒、以儒释儒,抑或坚持用 历 史唯物主义
观点分析传统文化,其差别之大是不言自 明的。 在当 代中国 ,儒学研究要不要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肯定是个有争论的问 题。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取代
儒学,但如果当 代儒学研究仍然超不出儒学原有视角 ,那么无论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都
仍然囿于儒学传统范围内 ,充其量是新儒学。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仍然处于原有传统
之中,而不能生发出新的与 时代相适应、与历 史进步方向相一致的思想,那么 重视传统文
化有什么 意义呢? 传统之所以可贵, 就在于它能通过激活、碰撞、吸收, 产生新的思想。
对于当 代人而言,优秀传统是思想土壤,是营养剂,而不只是可以食用 的果实。 我们要在
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结出 当 代的果实。 我们确实需要儒学专家,但不是在社会主义条件
下培养一批依然方步儒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儒者。
(摘编自 陈先达《文化的时代性》)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人类的认识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而伟大的思想家伟大之处, 在于他们所创造的思
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B. 经过时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留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仍然精华与糟粕并存, 我们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 传统文化的流传并不是文化自 身的事情,而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按照他们的阶
级标准进行选择的结果。
D. 解读者的立场、学术背景或见解决定了他对传统文化解读的结果, 也就是说传统文
化怎样解读,取决于解读者。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第三段提到朱熹编“四书”、乾隆编《四库全书》的材料, 是为了论证新时代中国对传
统文化取舍标准的正确性。
B. 文章第五段中, 毛泽东主席对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论断, 体现的是马克思
主义的衡量标准。
C. 在作者看来, 儒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否则无论是照着讲还
是接着讲,充其量只是新儒学。
D. 当代儒学研究如果超不出以儒释儒的局限, 不能生发出适应时代、促进历史进步的
新思想,那就失去了儒学研究的价值。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 这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 己的主
张提供了历史舞台, “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应运而生。
B. 魏晋时期政局动荡,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弃官归隐,纵情山水,形成了魏晋特
有的文化特征— —“魏晋风度”。
C.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在文化上显示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势,当时文学、绘画、音乐、
建筑等领域都呈现出文化多元的五彩缤纷的景象。
D. 以西学作为理解儒学的理论参照系统, 借助西学的理论框架揭示儒学的深层意蕴,
是对待儒学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
4. 文化具有时代性,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
5. 文中第 4段画线处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式,请简要分析各自 阐述了什么道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9题。
挂上最后一把锁
赵荣发
从确定了 搬家的日 子以后,阿张老伯的心绪便难以平复下来。
牵着姐姐的手,跟随着父母从安徽凤阳来到上海的时候,张老伯那时叫 阿张,还是个
穿着开裆裤的稚童,脑壳后面还拖着一根小辫子! 一晃眼,阿张就在这条老街上住了 五
六十年了 ,那个凤阳的老家,在他记忆中早已没了 什么 印象,而这里的一切,都让他熟悉
得好像身上的每寸肌肤、每条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