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八校联考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0340字。
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古诗文(26分)
1. 默写与运用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黄鹤楼》)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浣溪沙》)
③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④A同学面对车水马龙的城市街景,心中却感受到宁静与祥和。此情此景,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
【答案】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 折戟沉沙铁未销 ④. 结庐在人境 ⑤. 而无车马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萋、鹦鹉洲、燕、折戟、销”等字词易写错。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至明年春,勾践伐吴,吴师败。
2. 【甲】文是由_____时期的孟子及其弟子著,孟子是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曾益其所不能( ) (2)勾践伐吴( )
4.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穷人振奋,悼慰死者,和百姓一样辛苦。
B. 使穷人振奋,悼慰死者,和百姓一起劳动。
C. 救济穷人,悼慰死者,和百姓一起劳动。
D. 救济穷人,悼慰死者,和百姓一样辛苦。
5. 【甲】文画线句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_____。【乙】文勾践为了不“忘会稽之耻”,他______、节衣缩食、_____、关心百姓,最终打败了吴国。【乙】文越王勾践的故事能够论证【甲】文中_____的观点。
【答案】2. ①. 战国; ②. 儒家
3. ①. 通“增”,增加 ②. 讨伐,攻打 4. C
5. ①. 出身低微,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②. 自食其力 ③. 礼贤下士; ④. 生于忧患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一说字子舆或子车,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由此可知,第一空为“战国”;第二空为“儒家”。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含义。
(1)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
(2)越王勾践攻打吴国。伐:讨伐,攻打。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由题意可知,这是考查句子的翻译,所以应该是注意以下字词即可。
振贫:救济穷人;吊死:悼慰死者;劳:劳动。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这些人物在成功之前都是默默无闻之人,所以具有的共同点是:出身比较低微;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可知这些人都是有着巨大的责任在自己的肩上,也可以说是,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人;综上这些人物的共同点:出身低微,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由乙文“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可知勾践卧薪尝胆;由乙文“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可知勾践自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