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诊断评估初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1920字。
金山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诊断评估
初一语文试卷
(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024年1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一)(10分)
1.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4)《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诫子书》)
【答案】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 河流大野犹嫌束 ④.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⑤. 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剪、窗、梦、嫌、致。
(二)(4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
3.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恬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感人。
D. 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答案】2. ①. 元 ②. 马致远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这首元曲的作者是马致远。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是直接抒情,写出了作者客居异乡,心情如这凄凉的秋景一样悲伤,哀婉。故选C。
(三)(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文】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4. 【甲】文选自《_______》一书,是先秦杂家代表作;【乙】文中的曾子是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 (2)投杼逾墙而走:__________
6.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7. 下是两位同学对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甲文中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的“得”字改为“__________”,传闻者也许就不会闹出笑话了。
小文:乙文中的曾母如果能有甲文中宋君对待传闻_________的做法,或许就不会造成像成语_________一样的笑话。
【答案】4. ①. 吕氏春秋 ②. 儒家
5. ①. 待,等到 ②. 跑,逃跑
6. 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人。
7. ①. 省 ②. 认真思索,调查求证,分辨是非,不轻信谣言。 ③. 三人成虎/以讹传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曾子,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