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2840字。
静安区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1.注意:本试卷共23 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则不予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第1-3句每句3分,第4句4分,共13分)
1. 默写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竹石》)
(2)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应拿出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满怀豪情,不断进取,从而领略每一段学习征程中最美丽的风景。
【答案】 ①.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 苔痕上阶绿 ③. 曾益其所不能 ④. 会当凌绝顶 ⑤. 一览众山小
【解析】
【详解】考查背诵默写。注意“尔、痕、益、凌、览”等字书写。
(二)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喜雨亭记(节选)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指风翔府。作者于宋仁宗嘉佑六年任风翔签判。②雨麦:天降麦子。而,这里作动词。③有年:丰收之年。④乙卯:农历三月八日。下文的甲子、丁卯分别指农历三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日。⑤忭(blàn):高兴。⑥荐饥:饥荒。
2. 甲乙丙三文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中__________(人名)和___________(人名)名列“唐宋八大家”。
3. 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 民以为未足( ) (2)今天不遗斯民(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丙文中,百姓忧愁是因为“___________”,欢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雨”为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前三空用文中词句回答,后一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6. 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作者流露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慨叹。
B. 乙文中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
C. 丙文画线句用排比手法描述官民庆贺喜雨降临的场景。
D. 丙文第③段揭示了雨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
7. 甲乙丙三篇杂记文,都借“记”抒发情志。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展示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志向;乙文中“太守快乐着游人的快乐”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丙文作者在任凤翔签判时才二十多岁,当时立志干出一番大事,文中的“喜雨”之情,正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前两空用文中语句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6分)
【答案】2. ①. 欧阳修 ②. 苏轼
3. ①. 足够、充足 ②. 抛弃
4.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 变化而喜悲。
5. ①. (既而)弥月不雨 ②. 丁卯大雨 ③. 三日乃止 ④. 亭子落成之时恰逢当地久早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