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6450字。
锦州市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暄嚣(xuān) 遏制(è) 推崇(chǒng) 巧妙绝伦(lún)
B. 倔强(jué) 苔痕(tāi) 蒙昧(mèi) 深恶痛急(jí)
C. 滞留(zhì) 咆哮(xiào) 曼延(màn) 摧枯拉朽(qiǔ)
D. 悄然(qiǎo) 狼藉(jí) 绯红(fēi) 潜滋暗长(qián)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A.暄嚣(xuān)——喧嚣,推崇(chǒng)——chóng;
B.苔痕(tāi)——tái,深恶痛急(jí)——深恶痛疾;
C.摧枯拉朽(qiǔ) ——xiǔ,曼延——蔓延;
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__________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美的风景画。两岸山势奇绝,__________,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显然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而诗意又是__________的。
A. 虽然 那么 连绵不断 眼花缭乱
B. 如果 那么 连绵不断 变化无穷
C. 如果 但 络绎不绝 变化无穷
D. 虽然 但 络绎不绝 眼花缭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处,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如果:表示假设。根据“……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语境,应选择表示假设的关联词“如果”。
第二处,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但:连接两个分句,表示转折关系。结合上文“如果”,应使用“那么”。
第三处,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根据“山势”的语境,应选择“连绵不断”。
第三处,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变化无穷: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根据“诗意多变”的语境,应选择“变化无穷”。
故选B。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峡,这部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②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它就已经摊开在这了。③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为我们留下的回音壁。④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⑤徜徉三峡期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A. 句②的句子主干是:它摊开。
B. 句③的成分这样划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为我们]留下的回音壁。
C. 句④应调换到句⑤的后面。
D. 句⑤是病句,“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应改为“会被不期而然地呼唤出来”。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文人雅士偏爱以“居士”为号,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领联、尾联,二三两联一般要求对仗。
C. 古时男子会在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往往由长辈为其束发、加冠,表示其已成年。
D. 《昆虫记》是一部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的作者法布尔,被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5. 名著阅读。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体态颀长的青年军官,留着中国人不常见的浓密黑髯。他走过来,和气地问我:“哈啰,你在找什么人?”
他说的是英语!
——《红星照耀中国》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为了帮助斯诺更全面、真实地考察苏区,他为斯诺做了什么事?从他和斯诺的交往中,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