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15 14:58: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22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教学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材料一:
  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了一定的笔法,这就是“春秋笔法”。孔子常用不太明显的字眼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倾向,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并且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春秋笔法”一直被历代中国文人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上,如诗歌、小说等。他们不直接表明态度,而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多用精微语词,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春秋笔法”如今还被运用在现代新闻报道中,在
  《南方周末》的一些报道中就可以窥见其踪。
  “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它强调“据事迹实录”, 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同一文本中?要义之一 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孔子作春秋, 乱臣贼子惧。”当时的国君、大夫得《春秋》一字之褒者,其荣胜过天子之命服;得 春秋一字之贬者,其辱过于天子之刑戮。在这个意义上,春秋笔法是披着曲笔外衣的 直笔,大义,不偏离,不歪曲,不隐瞒。如《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郑国国君灭弟弟段的做法很阴险,所以称其为伯,而不称为庄公;弟弟不像 弟弟,所以称段,而不称弟;兄弟间像两国国君作战,所以称克。兄之老谋深算,弟 之骄纵贪婪,兄弟之间为了夺君位而你死我活的恶斗,全部透露出来。不着一褒字,也不着一贬字,而褒贬自在其中。
  在现当代作家中,深得春秋笔法、精于讽刺者无过于鲁迅。他的杂文中常用似断实连的结构,将严于斧钺的诛心之笔,藏于明褒暗贬、注彼写此、旁敲侧击之中,从
  而锻造出独具匠心的具有巨大表现力的行文笔法。或是才一触及问题便故意戛然而止, 或是在引用材料之间不加综合联缀的话,或是附记长过正文,表示有更深更痛的意思 无法写出,这些留下空白的地方,都是为了避免行文刻露,而引导读者自己用思考去 补充、去深入。这种笔法,需要读者细读揣摩,“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摘编自黎荔《作为民族传统的“春秋笔法”》)
  材料二:
  “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权利和话语模式,历经由经及史、由史及文的历史嬗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社会经济的崛起,未必能带来与之匹配的话语体系,当今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
  B. 史官和作家的是非判断、价值取向受经学观念影响大,故而“春秋笔法”特征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C. “郑伯克段于鄢”这 6 个字,透露出史家的道德观,暗含对郑庄公和公叔段失之兄弟之仪、兄弟相斗的不满和批判。
  D. “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订《春秋》时运用的暗寓褒贬、微言大义的笔法,后也指曲折表达、隐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鲁迅的文章之所以让人难懂,可能与他精于讽刺,采用似断实连的结构、明褒暗贬的笔法有关。
  B. 源自于儒家经典,运用于历代各文体,活跃于当今话语中,这使得“春秋笔法”既古老又鲜活。
  C. 如果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对它的认识就不能只局限于修辞方面。
  D. 不能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叙事研究,是中国叙事学无法摆脱西方叙事理论影响的原因。
  3.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材料一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 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B.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C.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左传•隐公四年》
  D.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4. 论证严密,是优秀学术文章的必备要素。请结合文本,分别从论证思路和论证语言角度,对材料一的论证严密性加以分析。(4 分)
  5. 有同学表示,自己不太喜欢“春秋笔法”,因为需要“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请你根据材料二,向他概括说明“春秋笔法”的重要性。(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文本一: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快看!黄——河!”
  他忙转过头来。卡车正登上山顶。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 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的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蒙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的黄土山峁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