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13 8:54: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680字。

  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就作品说,究竟“逼真”好呢,还是“如画”好呢?还是两者都好呢?弄清这些问题,对掌握这两个批评标准是有帮助的。
  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只有‘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优美。‘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要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
  再说如画。画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那么说风景如画,就是说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起普通的风景来具有典型性。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得逼真,同真的一样,把人和物写活,写得有生气;或写得如画,写得形象,有画意,而这形象要具有典型性,这都不容易。能做到这样,才成为好作品。
  (摘编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材料二:
  “逼真”与“如画”这两个语借用到文学批评上,意义又有些变化。这因为文学不同于实物,也不同于书法的点画,也不同于画法的“用笔”“象形”“傅彩”。文学以文字为媒介,文字表示意义,意义构成想像;想像里有人物,花鸟,草虫,及其他,也有山水——有实物,也有境界。但是这种实物只是想像中的实物;至于境界,原只存在于想像中,倒是只此一家,所以“诗中有画,画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你感到眼前风景如画,说明你所欣赏到的风景堪比艺术品,比普通风景更具典型性。
  B.就文学作品而言,要么是把形象写活,要么是抓住形象的典型性,这样才算是好的作品。
  C.文学不同于实物,也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因此文学中的模仿,与其他艺术形式都不相同。
  D.在文学作品中,说其“口吻逼真”和“口吻如画”都是指描写口气写得活像,写得分明、具体、可感觉,使人如闻其声。
  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一段多用疑问句拓展论证思路,既引发了读者思考,也强化了下文论述的内容。
  B.材料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论证,论证思路清晰,论证语言严谨平实,学术性和理论性较强。
  C.材料二围绕文学批评中的“逼真”和“如画”进行论述,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D.材料二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使文章的论证丰富充实。
  3.下列各项,不符合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柳永《集贤宾》:“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B.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文学批评中的“逼真”与“如画”是否矛盾?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5.下面是秦观的一首描写女子形象的《南歌子》的上片:“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请用材料一中论及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艺术批评标准,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片。(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船越走越慢
  徐则臣
  跟老鳖约好了,晚上出工,划船进小鬼汊。
  小鬼汊这名字什么时候叫出来的,我没深究过,真他娘形象,芦苇荡里的死鬼如麻,比芦苇少不了多少。据说小鬼汊地形极复杂,芦苇生长循着我们看不懂的规矩,敢进去的人不多,能出来的更少,绕晕了正常,绕死了也不意外。这次专请了老鳖来帮忙。老鳖是外号,其实姓别,常年吃水饭,往那儿一杵又不爱吭声,老别就被叫成了老鳖。
  老鳖的儿子叫别大伟,我们招募的编外辅警,主要工作是在运河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