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
- 资源简介:
共30题,约14970字。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
一、选择类
1.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
B.豚、彘:古时农家所养禽畜。“豚”指小猪,“彘”指猪。
C.庠序:古代学校名称。《孟子》记载,商(殷)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D.孝悌:孟子认为,孝顺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B.即今江表尚恬熙,忘却前回饮马时。
C.江左风流今有几,逢春不要人憔悴。
D.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3.下列哪些名胜古迹位于大理?( )
A.蝴蝶泉 B.石林 C.滇池 D.洱海 E.崇圣寺三塔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地名,指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之内地区,现位于陕西省中部。
B.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通常由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C.侍郎,官名,唐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D.西突厥,古国名,立国于6世纪中期,强盛时疆域囊括整个中亚,7世纪后期为唐朝所灭。
5.“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阯,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阯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阯”。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万辆兵车,古代诸侯土地方圆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之。
B.大练,指粗帛。帛的本义是指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后来成为丝织品的总称。
C.三辅,西汉时对治理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管辖的地区。
D.郡,春秋至隋唐时地方行政区名称。一郡之长称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
8.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