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3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的文明之所以会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汉字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因素之一。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汉字超越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一直使用至今。这个文字系统虽然在形体上有所变化,但其内部深层结构从未发生根本的改变,所记录的语言古今一脉相承,所形成的文献丰富而连续。一个能读古书的现代人,如果打开2000多年前西汉人抄写的古书,阅读障碍很小,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日本知名学者白川静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就是汉字文化,汉字所具备的各种特质,给中华文化添上了浓烈的色彩。”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有很多种,民族语言也有很多种,统一的文字构筑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就下令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证了政令的传达和思想文化的统一。秦朝之后,汉字又经历了漫长的字体演变。虽然天下分合、朝代更替,但汉字作为通用文字的传统再未动摇。历史上,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会主动拥抱汉文化,学习汉字。南北朝时期,为了让拓跋鲜卑融入中原文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将汉语确立为官方语言,要求学汉语、用汉字、穿汉服,对促进民族融合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华民族不是单纯的人种血缘的融合,而是文化认同的实体,汉字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不论是罗马帝国还是查理曼帝国,一旦分裂为使用更小的表音文字系统的民族国家,就很难再统一为一个文化连续的国家。中国则不同,在这片大地上,朝代有更迭、政权有更替,但是我们的文字一致、文化相通,分久必合,永远是统一战胜分裂,这种特性与汉字的超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汉字是通过以表意为基础的多种编码形式记录汉语的,这样就使其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可以准确记录语言,记录各个时代的口语,可以形成书面语,使语言更加严谨;另一方面,汉字可以超越方言,不同时代可以读不同的音,不同地域可以读不同的音,不论读什么音,其意义不仅历史连续,而且社会共知,历史上书面语长期发挥共同语的功能。因此,尽管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不同年代语言也有很大差异,但是一直有统一的文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孕育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延续主要依靠文字记录、典籍保存。比如,甲骨文记录了商朝时期的祭祀、打猎、战役、农业、问病和天气等;金文记录了周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纵观世界文明史,在许多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政权一旦由外族统治者所取代,文字记录的语音语义大都发生彻底变化,即使字母相同,所记录的语言也不同。前朝文字记录的语言今朝看不懂,今朝书写的历史下一朝看不懂,当然不会有不间断连续的历史记载。然而在中国,前朝灭亡,后朝仍然使用同一个文字系统,递传几朝依旧是同一个文字系统,前后识读没有障碍,因而数千年来文明历史记载从无间断,各种文献丰富多样、传承有序。
世界上的各种文字都努力追求书写美观,但只有汉字发展出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汉字字形多种多样,为形成丰富美观的视觉效果提供了优越条件,并与格言警句、名篇佳作、篆刻印章相结合,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书法艺术欣赏过程中得以传承。同时,书法还蕴藏着中国人深沉的家国情怀,练字更多练的是品德与性情。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气势磅礴、壮怀激烈,通篇充溢着浩然正大之气;明代祝允明以草书抄录《岳阳楼记》,则是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精神动力。
(摘编自李守奎《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
材料二: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应当承认,新技术的确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字”政策,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改革,对巩固国家统一、推动民族融合起到积极作用。
B. 虽朝代更迭、政权更替,但古代中国永远是统一战胜分裂,文化得以连续,这与汉语的独特记录方式密切相关。
C. 汉字书法是一门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艺术,它不仅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修炼人的品德与性情。
D. 相较于表意符号的汉字,虽然西方表音文字在数字化时代不会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但书写者也难免提笔忘字。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汉字恒久的生命力是密切相关的,汉字的延续性就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B. 中华文明历史记载数千年来从无间断,是因为同一个文字系统在朝代变换中依次传承而不改变。
C. 造成汉字危机的原因很多,有新技术冲击的客观因素,也有把汉字只当作交流工具等主观因素。
D. 汉字形体虽有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稳定性,它不会因为时代嬗变和技术革新而改变。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书上“天、人、虫”等字,现代人不明它的古音,但能通过字形理解它的字义。
B. 日语中保留了大量汉字,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能借助路牌标语等获取有效信息。
C.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产生和演变体现了先人的聪明才智和思维方式。
D. 中国自古有“字如其人”之说,通过写字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书品犹人品。
4. 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形体有所变化,但其内部深层结构从未发生根本改变,据此,下列字例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选项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5. 学校准备大力推行汉字书法教学,请结合材料谈一谈这样做的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不会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错误。由原文“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可知,数字化时代,不管是汉字还是西方表音文字都会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校、上尉和列兵
西元
羊子终于答应连队,再也不跑了,安安心心干到退伍。连王大心都感到吃惊,他搞不清是自己哪一句说动了羊子。在某个时刻,当你看到羊子非常专注地干什么事情时,他的目光坚韧、执着、可靠、友善。那一刻,你会非常诧异,羊子曾是那样一个不可救药的人。
到达驻训点的第三天,部队开始了海上训练。入夜,老刘坐在刚刚挖好的堑壕里,身旁是羊子,他嚼了几口干粮,突然问道:“老刘,你想过没有,人死了,就是一摊烂肉,再过些日子,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