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830字。
高一语文试题
2024.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庭院小说以空间环境的描述为基本叙事单元,通过对庭院的建构来表征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红楼梦》是古代小说“庭院叙事”的代表,作者在作品中建构了一座带有理想色彩的叙事文本空间——大观园,并于其中塑造了许多立体化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庭院与人物,实现了“让读者把某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一种特定的‘空间意象’结合起来,从而对之产生一种具象的、实体般的、风雨不蚀的记忆”。读者想到林黛玉会提及她居住的潇湘馆,反过来提到潇湘馆也会自然联想到林黛玉。如果《红楼梦》中没有大观园这个庭院空间的描写,里面的人物也将黯然失色。
②在文学描写中,人格的生成与典型环境是分不开的,这其中既包含自然环境与人物性格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融合,也包含着社会环境与人物形象的双向影响。
③大观园既属于皇家园林,又属于私家园林。首先,大观园这座“省亲别墅”是专为元妃省亲而建的带有皇家行宫性质的庭院,这就定义了大观园的政治属性。元妃省亲后,因不想辜负园中景致遂下令命姊妹入园居住,宝玉入园读书。由此,大观园的居住者兼具皇亲与世家的双重贵族身份,大观园也从象征宫廷礼制的皇妃行宫转变成了世家贵族少女居住的闺阁庭院。作为世家之园,大观园接续了中国文人园林的传统,蕴含着花园空间特有的自由诗性与闲情逸致。“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既是贾府的社会角色定位,亦是大观园赖以存在的背景基调。这一层层标签的叠加彰显着大观园的不同寻常,从而凸显出居住其中的众姐妹“富贵”与“诗礼”并存的身份定位。
④怡红院是宝玉的居所,小说对怡红院室内的集中描写有两处:一是第十七回贾政带领众人游园,二是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误闯怡红院。两次描写都强调了怡红院室内扑朔迷离的格局和“金碧辉煌,文章闪烁”的陈设,“创造出一个富丽迷幻的生活空间,此处正是大荒山那块顽石历幻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相比较院内其他居所,潇湘馆的室内布局呈现“狭窄”的环境特点,局促的室内空间是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这不太敞亮的室内空间里,内部陈设却文雅精巧,窗下案上的笔砚和书架上满满的书成为室内的焦点,衬托出黛玉的才情。蘅芜苑的室内空间宽阔,但陈设极其简单,这种冷僻的内饰风格也正是居者薛宝钗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秋爽斋的室内装饰更是直接彰显探春的人物个性,三间联通的宽阔屋子,阔朗明亮的室内空间是主人大气爽朗性格的外化。室内摆放的物品如花梨大理石大案、大鼎、大佛手等,表现出探春的豁达大方;“各种名人法帖”“宝砚数十方”“笔如树林”、米襄阳的《烟雨图》和颜真卿所书对联,可见探春对书法的喜爱及其大家之风。这室内陈设不仅很好地烘托了探春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和气质,也更深入地表现了她的精神世界。总之,各院落的室内空间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较为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真正做到了“居如其人”的艺术效果。
⑤庭院是闺阁女儿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场所,她们自小生长于庭院之中,在这一方空间感受四时节律,畅想自然,释放天性。大观园作为红楼女儿的活动空间,其自然环境的书写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密切相关。
⑥潇湘馆是为林黛玉特设的象征符号。从外观看,潇湘馆粉墙修舍、翠竹掩映、清溪环绕,表现出清雅孤寂的审美意境,具有隐逸之风,这与林黛玉喜散不喜聚、敏感直率的诗人情怀十分贴切。潇湘馆中的翠竹是其独特的标识,这也是大观园唯一一个凸显竹子意象的庭院。竹子有君子之风,黛玉如历代君子一般蔑视仕途经济,既不劝宝玉读书进取,也不劝他考取功名。她对宝玉的情感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是她真性情的体现。
⑦蘅芜苑的奇珍香草与宝钗“山中高士”的形象相契合。蘅芜苑山石环绕,“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味香气馥,非凡花之可比”。蘅芜苑虽无艳丽的花木,但各类香草却有沁人心脾的芳香,《楚辞》中有香草美人之比,正映照蘅芜君的高洁清雅。这种外表质朴无华而暗香浮动的植物配置,映衬出薛宝钗朴实大方的外表下闪动的人格魅力。此外,院中香草大都属于蔓生爬藤植物,牵藤引蔓,攀附于花架、山石或其他植物生长。这些香草的生长习性亦和宝钗为人处世的态度十分吻合。她身处贾府这样关系复杂的大家庭,尽管人事复杂,却依然能曲意周旋,为人处世圆润,安分随时,博得众人的好感。园中其他院落亦是景随人异,景与人合。( )
⑧总之,大观园中每处住所均与室内外的自然环境相互贯通,每个院落都各具特色,作者将以花拟人的创作技法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感知与美学体验,于园林设计的诗情画意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摘编自《〈红楼梦〉庭院书写与人物塑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间环境描述是中国小说的基本叙事单元,小说通过庭院建构塑造人物。
B. 在文学作品中,营造的典型环境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关系密不可分。
C. 居住者兼具皇亲与世家身份,因此大观园属于皇家园林也属于私家园林。
D. 蘅芜苑山石环绕,“且一树花木也无”,与宝钗为人处世的态度十分吻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观园蕴含花园空间的自由诗性与闲情逸致,接续了文人园林的传统。
B. 作者把潇湘馆的室内布局设计得狭窄,是为了表现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C. 在大观园书写中自然环境描写比社会环境的构建更多,因此更为重要。
D. 黛玉蔑视仕途经济的真性情,不带功利色彩,与竹的君子之风一致。
3. 下列选项中不合适填入文章第⑦段末尾括号内的一项是( )
A. 栊翠庵数十枝红梅映雪绽放,衬托妙玉的孤傲冷艳。
B. 紫菱洲中蓼花苇叶娇柔摇曳,表现迎春的冷漠孤僻。
C. 秋爽斋院内的芭蕉梧桐宽枝大叶,映衬探春的豪爽。
D. 稻香村里一派田园景色,显示李纨与世无争的性情。
4.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通过庭院书写把握作品人物形象,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何启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是中国小说的基本叙事单元”错,应该表述为“是中国庭院小说的基本叙事单元”。
C.“居住者兼具皇亲与世家身份,因此……”错误,强加因果,由第三段“首先,大观园……由此,大观园的居住者兼具皇亲与世家的双重贵族身份”可知,是先明确大观园园林性质,才决定居住者身份。
D.“‘且一树花木也无’,与……吻合”错误,应是“这些香草的生长习性”和“宝钗为人处世的态度十分吻合”。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泥娃
吴卫华
偏僻山村,人少地广,草木、动物往往比人活得更有气势。看守林场的孤老头子林弧,几十年独居山林,养狗养猫护场解闷,狗和猫都被他养得不成样子。林弧那低矮的两间石砌看守屋里,有一通土炕,狗占一铺,猫占一铺,林弧占一铺。狗铺是败絮,猫铺是烂毡,林弧盖了几十年的棉被油污发亮,比败絮烂毡也好不到哪里去。
平日他们三个活得随意——狗窜林越野追逐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