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51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开创这一创造性的伟大事业,必须树立创新思维,坚持开拓创新。
创新思维本质在出新,求新求异,着力发现新问题,获得新知识,建立新理论,思维成果往往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创新思维最重要的特征和品质是创造性,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发前人所未发。它打破迷信盲从和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致力于创造和超越。创新思维同时具有不确定性,它通常与灵感、直觉、顿悟紧密相连,是实践经验长期积累、突发飞跃的结果。创新思维还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也会有失败相伴随。
开拓创新本质是破旧立新的过程。古人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破”,就是要有辩证的否定精神,敢于破除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使思想与实际一致。“立”,就是要创立新说、创新实践。就是要有科学创新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最根本的办法,一是改革,二是创新,而改革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到特别重要的地位,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过去,我们依靠开拓创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开拓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节选自陈曙光《唱响开拓创新的时代最强音》)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劳动异化与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而扬弃异化劳动关键要看劳动主体或生产主体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活动这个对象。如果仅仅把劳动看成是维持肉体存活的手段,那么就无法与动物的片面生产区分开来,这样的劳动生产的产品越多越奴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践中当破则破,当立则立,破立结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B. 劳动者如果仅把劳动当作生存手段,会感到枯燥乏味;若把劳动当作实现自我意志的创造活动,就能够获得幸福感。
C. 材料一强调创新思维、开拓创新的重要性,材料二强调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两则材料内容都与创新有关。
D. 两则材料都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新基于现实又突破现实、超越现实,事业的发展规模、推进速度取决于思维成果的开拓性和独创性。
B. 在追求创新 过程中,应该打破迷信盲从和旧习束缚,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断破旧立新、创造历史。
C. 给劳动者展示生命力的社会空间,使劳动者扬弃异化劳动并获得价值实现的满足感,离不开实践创新。
D. 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实践融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必要条件。
3. 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创新思维的一项是( )
A.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B.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盐铁论》)
C.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D.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 如何做优做强“中国制造”?请结合材料提出建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劳动者如果仅把劳动当作生存手段,会感到枯燥乏味;若把劳动当作实现自我意志的创造活动,就能够获得幸福感”错,逻辑关系不成立。文中“如果仅仅把劳动看成是维持肉体存活的手段,那么就无法与动物的片面生产区分开来,这样的劳动生产的产品越多越奴役自身,越使自己非现实化;只有当劳动者把劳动视为自己生命力的表现和自我意志的实现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时,这种劳动才能使其活动本身及其产品肯定人——展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只是在强调什么是“真正的生产”和“全面的生产”。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两盐
王旭全
在河街,齐师傅的国营副食二店不大,但糖烟酒酱醋茶一应俱全。尤其是与柜台并齐的两个大盐篓子,里面那雪白的颗粒物像一座被削平山顶的雪山,山腰上立着一把小木铲子,昭示着盐固有的生命价值。可不是,在我们琐碎的日子里可以没有糖烟酒酱醋茶,但必须得有盐,①有了盐,生活才有了滋味。
( 甲 )
这天,是个逢场日。一大早,齐师傅开门进店,顺手从壁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