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20个字。
千秋警世 笑中受益
——浅谈《西游记》不朽的现实意义
南海中学 梁广隶
[ 论文提要 ]
序言
《西游记》站在艺术的高度看生活,搔到了生活中永远的痒处,概括了生活中永远的现实。如能读懂、读活,理解其永久的警示,会在笑中受到无穷的教益。
一、认真审视作者的创作意图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是要以远祸全身的方式记录明代后期那段含泪的历史,同时用一个怀才不遇者对人世生活的深刻洞察来警喻和启迪世人。
二、仔细品味作品的艺术风格
吴承恩不是用神魔世界的丑恶来“影射社会”,而是描写神魔世界时难以避免地流露出人世生活的痕迹。“浪漫主义”之说只及皮毛,未得精髓,它只不过是披在现实主义身上的外衣。
三、反复咀嚼深刻的现实意义
最令人回味的是师徒关系,最尖锐的问题是法律面前能不能“妖妖平等”,最棘手的是假冒伪劣产品问题,最普遍的官场毒瘤是贿赂公行,最凶残的是人间无道的当权者,最败坏风气的是色欲横行,最幽默的是“包二奶”或“二奶包”的苦恼,最容易出丑的是喝酒,最劝人消气的是上司不是完人,最积极的鼓励是取经的结局。
四、真正明确宽阔的时代值域
只要社会存在,就必然存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只要人还存在,就必然存在人性与兽性的斗争。只要这些斗争永不消弥,《西游记》就永远具有现实意义。
结语
《西游记》的博大精深不能尽述,金猴的勇气会使人积极进取,百折不回。
[ 正文 ]
序言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甚至包括迄今为止的所有文学作品,真正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称得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八个字的,恐怕非《西游记》莫属。
《西游记》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愈陈愈香的艺术魅力,主要取决于其作者旷世的文学艺术才华、对社会透彻的洞察和成书时的特殊社会背景所决定的深刻沉重的内涵及其轻松活泼的表现形式,更因为它站在艺术的高度看生活,用艺术之手搔到了生活中永远的痒处,用艺术之笔概括了生活中永远的现实,永远激发响亮的笑声,永远给人睿智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