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同步练习13
- 资源简介:
约7390字。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类
1.下列对成语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博闻强志”与“舅夺母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志”字含义不同。
B.“日薄西山”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薄”字含义相同。
C.“待人接物”与“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物”字含义不同。
D.“贻笑大方”与“魏王贻我大瓠之种”(《五石之瓠》)两句中的“贻”字含义相同。
二、情景默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用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 , 。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告诉我们大丈夫当扫天下,而始于扫足下,在《大学之道》表达同样道理的句子是: , 。
(3)《五石之瓠》中庄子对惠子的评价是“ ”和“ ”。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庄子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 )。他对世界,在极端的( )里有细致的体察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作践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 。庄子是表情古怪的,这是因为我无法想象他的形象。孔子似乎是宽厚仁爱的;孟子是正气凛然的;韩非子是( )的;但庄子呢?他的表情太丰富了,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湎往事的诗人;一会儿是濮水上的泛舟者、闲钓者,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无聊的穷汉;有时他去远游,有时他又安坐家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他的思想。
3.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不可理喻 蔑视 冷峭阴沉
B.捉摸不透 包容 冷峻深沉
C.捉摸不透 蔑视 冷峻深沉
D.不可理喻 包容 冷峭阴沉
4.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当众人散去,又收拾起这一切,他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B.当众人散去,而他收拾起这一切,又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C.而当众人又散去,他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D.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5.选文中涉及了先秦诸子,下列与之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采用语录体的方式,言简意赅。该书内容丰富,其中,曾皙表达了充满诗意的志向,其子曾参认为士应当“弘毅”,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
B.《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较系统阐发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了“四端”的观点。
C.《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五石之瓠》中庄子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庄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创造了许多成语,如“切中肯綮”“游刃有余”“目无全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发明了独到的思想观念,如“一死生,齐彭殇”;还引申出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如“庄生梦蝶”。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