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3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9 15:42: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50字。

  赤壁赋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赤壁赋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3课时
  授课地点 授课形式 讲授,诵读,练习
  教材分析 《赤壁赋》属于文言散文。仕途失意的苏轼被贬黄州后,常常借游赏山水来排遣郁闷的心情,这篇千古传诵的文赋就是作者畅游赤壁时所作。本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精美,结构紧凑。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超然物外、乐观豁达的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普遍薄弱,教学经验告诉自己,一定要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作品,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感悟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怀和主客问答所揭示的哲理。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归纳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素质目标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超脱,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 课文翻译,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作者简介—课文初读—课文翻译—课堂小结—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教法学法 学法 教法
  认真听课,合作探究,练习,课外阅读
  讲授,诵读,练习
  教学环节
  与资源 资源名称 对教学内容的支撑 作用
  硬件资源 笔记本电脑、U盘 存储课件
  多媒体投影仪 播放课件
  软件资源 Office办公软件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延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备教法,预设教法,制定因材施教的方案
  学生观看电视剧《苏东坡》第一集。 激发兴趣
  为教学顺利进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题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余秋雨如是评说:“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是一个很难被人想起的长江边上的一座小城,作为苏轼人生的转折,却怎么也抹不掉它留给中国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目睹了一个正直官员的倒下,也见证了一位智者文豪的站起。黄州永远是苏轼生命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赤壁赋。
  二、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