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7 16:21: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610字。

  2023-2024学年北京二中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3分)【资料一】
  1.(6分)我校要出一期以“科技节”为主题的公众号,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千百年来,人类对未知总有着无尽的思考与好奇。文人墨客仰望太虚,日月星辰在他们的诗句里降落:_______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中外名家笔耕不辍,用幻想的力量探索未知领域的奥秘:凡尔纳为“鹦鹉螺号”插上幻想的翅膀,踏上海底两万里的远行;刘慈欣让思绪遨游太空,探索不同文明的兴衰历程……如今的人们潜入海底的波涛,冲向斑斓的星空,人类的幻想,在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成为了现实,他们的步伐,从未停止。
  2023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多个日日夜夜,38万公里漫漫长路,牵动着天涯海角无数人的心。在北京航天城,有一位75岁的老者,同样夜以继日地牵挂着“嫦娥五姑娘”,他就是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四号、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改革开放之初,叶培建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远赴瑞士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叶培建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回国,从此走上航天报国之路。他携手星辰大海,将毕生的追求献给了无尽苍穹。回顾过去,他承担起千钧重负,“几十年来,始终初心不改”;面向未来,他踌躇满志,“中国探月工程,永不止步于此!”
  (1)一位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产生了疑问,请帮他选出有误的一项      (2分)
  A.“遨游”中“遨”的意思是“游玩”,读“áo”。
  B.“潜入”中“潜”的意思是“隐在水下”,读“qiǎn”。
  C.因为意思是“水边,泛指边际”,所以“天涯海角”中的“涯”书写正确。
  D.因为表达的是“重量单位”,所以“千钧重负”中“钧”书写正确。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①     代诗人②       的诗句,他被后世称为“诗圣”,本学期我们还学习过他的诗《望岳》。(2分)
  (3)下列和“初心不改”短语类型一致的是      (2分)
  A.无尽苍穹
  B.星辰大海
  C.面向未来
  D.国家独立
  【资料二】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一代航天人qiè(  )而不舍、沥尽心血的成果。后来,我国第一艘飞船、第一颗导航卫星、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相继涌现,让那些原来耀武扬威的国际航天科技同行深深折服。50多年过去了,天宫成为人类新的太空家园;神舟不期而至,逐梦太空;风云、高分卫星上可观风起云涌,下可测地理万千:北斗环宇,拉开覆盖全球的“天罗地网”;天链架起一座座天地沟通的桥梁;嫦娥九天lǎn(  )月、天问登陆火星,漫步在遥远的星际……在浩瀚无垠的太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中国记忆”和无数个“宇宙级精彩”。中国奔赴星辰大海,征途shuò(  )果累累,每一个高光时刻都离不开广大航天人的探索和创新。
  (1)根据读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括号内相应的汉字。(3分)
  qiè         
  lǎn         
  shuò         
  (2)上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沥尽心血
  B.耀武扬威
  C.不期而至
  D.浩瀚无垠
  3.(2分)下面是号召同学们学习航天科学家精神的宣传稿,请根据语段的内容、语言表达的特点,将该句补写完整。
  几代航天人以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动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航天梦想变为现实。他们是智慧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是国家的瑰宝,铸就我们辉煌的明天。让我们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力量,学习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前行!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4.(6分)默写。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4)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古代文人有登高赋诗的习惯,他们创作出来的登高诗,蕴含的情感各不相同。王安石登上飞来峰,用一句“①            ,            ”表现了不畏奸邪、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决心;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以一句“②           ,           ”的神态描写抒发了寂寞苦闷的情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