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 资源简介:
约1550字。
单元复习0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有一张无弦琴,他并不会弹琴,但是他每每________的时候就会去弹弹琴。没有琴弦,有什么可弹的,可是他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很多东西不需要太过于追究,不会弹奏又何妨,只要那个特定的时刻心中有那样一份情怀就好了,所以陶渊明不________于现实的田园,通过“得意忘言”的途径,__________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心灵上的丰盈。在陶渊明那里,因为有了一双慧眼,一双意趣盎然的眼睛,所以他能够获得审美的至高境界□生活中的平凡之物□平凡之事皆是风景。陶渊明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处风景能否进驻你的心灵,关键看你心中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和它是不是高山大河。生活中的忙乱需要躲避,心灵的拥挤滞塞也需要疏通,心眼足够大,智慧才会更多吧。当一个人心里诗意盎然,志趣高妙的时候,他的风景就会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意兴盎然 沉迷 获得 不胜枚举
B.意兴阑珊 沉迷 达到 比比皆是
C.意兴阑珊 拘泥 达到 不胜枚举
D.意兴盎然 拘泥 获得 比比皆是
答案 D
解析 意兴盎然: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意兴阑珊:兴致将尽。沉迷:深深地迷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获得: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达到: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2.依次填入文中方格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 B.!” : 、
C.”! : 、 D.!” —— 。
答案 B
解析 第一处,叹号必须放入引号之内,表示这是陶渊明诗中的感叹,而非本文作者的感叹;第二处,对“审美的至高境界”的解释是一个较长的判断式表述,使用冒号更好;第三处,较短的名词性短语之间,应该用顿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要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更要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
B.不仅要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更要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
C.关键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和它是不是高山大河。
D.关键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和你是否心中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
答案 A
解析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两面对一面,二是语序不当。综合来看,A项修改正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没有孟浩然那份清澈恬淡,没有王维那份和谐优雅,也缺乏杜甫那种__________,他常常漫无节制地恣意幻想,盲目希求,鲁莽灭裂,粗野狂暴,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从不知道讲究平衡,更不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正是这样的他才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是因为李白有什么布衣的__________,或仅仅充满了某种“青春奋发的情感”,或者表现了“怀才不遇和人生若梦”的主题,而是由于他同时汇聚了涌动在当时民族情感中的两股激流:向往建功立业和渴望精神自由。这两股时代的激流内化于他一身的时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形成了他所特有的那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 )。我们在他的诗中难以__________到雍容典雅的韵致,但随时能见到排山倒海的情感巨潮,更易于体验到他那山呼海啸般的汹涌力量。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于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这就是李白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温柔敦厚 自恋感 领略
B.博大深沉 温柔敦厚 自豪感 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