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45
- 资源简介:
约4540字。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教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眼前一池碧绿的荷塘,娇艳盛开的荷花,你们有何感受呢?
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周敦颐则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这正印证十九世纪瑞士哲学家阿米尔的那句话“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传达了此种感悟。
是的,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欣赏他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下面,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认真听读,思考文中写了荷塘月色的那几幅画面?
1、画面美: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江南采莲
2、语言美:下面我们先来分析第4节,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请大家边读边画)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朱自清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极富个性特色,笔法娴熟、想象丰富、变幻多姿,可以说是散文语言的一座高峰。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荷塘月色》虽然不是诗歌,但是在文章中,确实体现了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功夫。许多字词都包含极丰富的内涵,见解确切,有的平实,有的华丽,且运用许多新鲜、奇妙的比喻、拟人、通感修辞,有的注重语言音调、节奏,运用叠词、重音,加强语言节奏感,给散文注入了诗歌般的节奏美。
那么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找出这些优美的句子,阅读品味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