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37
- 资源简介:
约6490字。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赤壁赋》的文学背景及苏轼的生平事迹,感受其文学魅力。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深入理解《赤壁赋》的主旨思想和艺术特色,探究其深层含义。
体会赋文中的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提升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苏轼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差异,拓宽学生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态度,激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赤壁赋》全文的背诵与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流利背诵并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帮助学生建立对苏轼的全面认识。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
《赤壁赋》中涉及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
苏轼的文学创作特点及其时代背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词汇的翻译,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文学地位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学习《赤壁赋》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赤壁赋》,结合注释理解全文大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分析文中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深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