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ppt51
- 资源简介:
课件共25张,教案约2240字,含1个视频素材。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词的主要内容;
2.掌握边塞意象营造的边塞意境;
3.体会范仲淹浓厚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边塞意象营造的边塞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范仲淹浓厚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文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边的诗词。
学生回答,总结边塞诗歌主题——爱国
二、了解作者
1.学生自主回顾有关范仲淹的文学常识;
2.大屏幕词条展示范仲淹的文学常识。
三、分析词作
(一)读词作,懂词意
1.听读词文
(1)教师播放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齐读词文,感知词作。
2.读懂词意
(1)结合注释,读懂词意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词作
(2)发挥想象,描述秋景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发挥想象描述作者笔下的秋景。
3.内容梳理
(1)整体感知词作上下片内容
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2)朗读指导
朗读时,上片语调要平稳、悠长,略有一种凄凉感;下片应把握好词人悲怆、苍凉的心境,语调要低沉。
4.诵读感知
在感知词意,明确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分组齐读词作,互相点评。
(二)读词作,赏异景
有人说一个“异”字能统领全词,同学们觉得呢?
学生交流,明确:
异在景和情上。
(1)聚焦上片,思考“景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异”在何处:
①气候异——“衡阳雁去”说明天气极寒冷,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②声音异——“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所没有的;
③形势异——“长烟落日孤城闭”,不同于内地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
(2)上片小结
上片写景,视听结合。从听觉上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声音,从视觉上写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地特异的风光。暗示当时战事紧张,敌强我弱的形势,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三)读词作,悟异情
(1)聚焦下片,思考“情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下片情之异表现在何处呢?
明确:
感情的矛盾与抉择
②请找出下片中表现感情的矛盾与抉择的句子
明确: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理解“浊酒”的含义
明确:
浊酒——质地不纯的酒——暗含了军中条件的艰苦
材料补充:
边关的将士离家万里,回家的路拉的越长,对家的思念也就越深,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好像抵御相思之苦,只能借酒浇愁。可是酒入愁肠,只能郁结为浓得化不开的块垒。
④理解“燕然未勒”的含义
明确:
燕然未勒——用典——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
材料补充:
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