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同步练习18
- 资源简介:
约8930字。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新)
1.下面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疏,从“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角度来分析阐明逐客之害,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文章劝谏角度巧妙,站位高远,其中体现的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等政治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B.《说“木叶”》开篇旁征博引,凸显“木叶”为诗人们所钟爱的形象;进而阐述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一是含有落叶的因素,二是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C.魏征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犯颜直谏。《谏太宗十思疏》以劝谏太宗“十思”为主要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D.《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是演讲,语言通俗明快;他们所讲的内容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语调庄重,充满力量。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特殊的演讲稿,充分体现了针对性、思想性、逻辑性、通俗性、情感真挚等演讲稿特点,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B.《与妻书》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来表达。说理时选择了严谨简洁的词语和逻辑推理严密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C.《谏逐客书》是一篇反驳逐客谬论、劝主改变成命的奏章。李斯站在秦国最高利益之上,从能否富国强民、统一天下的角度立论,充分剖析纳客利秦而逐客可能亡国的利与害。
D.《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先揭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下蕴藏的革命力量,再通过分析工业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对抗,阐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最后作出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的预言。
二、混合默写
3.课内外名句及常识填空。
(1) , ;瓦缝参差, 。(《阿房宫赋》)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六国论》)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写自然不随人事变化,兀自更替。
(4) , ,万象为宾客。(《念奴娇•过洞庭》)
(5)《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一句中“黔首”的含义是 ,得名的原因是 。
(6)《装在套子里的人》借 (即文中的“我”)和 (职业)伊凡•伊凡尼奇的谈话叙述 (职业)别里科夫的故事。
(7)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狡狯的精灵”出自《 》,“老田鼠”、“光荣的工兵”出自《 》。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
徐贲
①有一位资深的美国国会议员曾说,他在国会里作过无数次辩论演说,但只说服过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这位国会议员能这样自我调侃,是因为他很明白辩论自身的局限。
②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从微博叫骂发展到约架,便是辩论越说越僵的极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