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1 11:47: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430字。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分值150分。
  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镜湖,又名鉴湖、庆湖、贺监湖等,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会稽山北麓。魏晋以前,镜湖多以水利工程的形象出现。晋室南渡以后,伴随这一时期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逐渐觉醒,镜湖才开始作为自然景观之美为人所发现。而镜湖成为越地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并真正进入文学书写,实则是在唐代,尤其在贺知章以后。
  镜湖之于贺知章,是满怀依恋的精神故园,是灵魂栖息的安顿之所。而贺知章之归镜湖,无疑也给镜湖作了一次很好的宣传,不仅通过名人效应使它广为人知,也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贺知章对镜湖的喜爱与依恋,在他为数不多的诗歌中可以反映出来。据统计,今存贺诗仅二十三首,涉及浙江的有《答朝士》《采莲曲》《回乡偶书二首》四诗,除家喻户晓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外,其余三诗均提及镜湖。
  《答朝士》诗曰:“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莼菜是极具地域特色且被广泛喜爱的地方风味。出产莼菜和蛤蜊的镜湖,在为诗人提供生存所需的同时,也孕育了他对家乡最深切的怀恋。
  《采莲曲》诗曰:“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唐诗中以此为题者甚多,内容多描写采莲的劳动场景、采莲女的美好姿态及男女间的情思。贺知章此诗却别具一格。云雾褪去显出苍翠的稽山,环绕着波光潋滟的镜水,水上泛舟中流的采莲女子,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莫言”道出了诗人不为春归而叹惋,“别有”则显示出他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率真。镜湖之美,给退居山林的贺知章以心灵的慰藉,使他在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前不至于茫然失措。
  《回乡偶书》二首作于贺知章还乡之后,其二曰:“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诗人离家日久,年迈而归,宦海浮沉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而家乡的人事却已发生了诸多变化,唯有门前的镜水一如既往地泛着清波。在这“销磨”与“不改”的对比中,愈发凸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看似信笔写来,实则于平淡中见深情。这里的镜湖,给贺知章留下的,是记忆深处唯一不变的那一抹温情。   
  对于热爱故土的中国文人来说,故乡的魅力永远不可替代。对于贺知章而言,镜湖是起点,亦是终点。而他回馈给镜湖的,除了满怀的深情,还有传之千古的厚重意蕴。贺知章致仕,得镜湖剡川一曲,不仅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也使镜湖名声大噪,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其一,以贺知章其人其事及贺监旧居等遗迹为主题的歌咏,成为历代镜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诗人们追忆贺知章的潇洒风姿,称赏他的逍遥自适,抒发斯人已去的感慨。中唐诗人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云:“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哪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空余道士观,谁是学仙人?”晚唐虚中《经贺监旧居》曰:“不恋明皇宠,归来镜水隅。道装汀鹤识,春醉钓人扶。逐朵云如吐,成行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镜湖作为越地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是在晋室南渡以后,才被人发现自然景观之美,并真正进入文学书写时代。
  B.镜湖与贺知章互相成就:前者是后者灵魂栖息之所;后者带给前者以很好的宣传,并赋予前者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C.贺知章的《采莲曲》,虽用乐府旧题,却别具一格,秀丽山水与泛舟中流的采莲女子,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D.贺知章致仕后得镜湖剡川一曲,镜湖是起点,也是终点。贺知章回馈给镜湖以满怀的深情和传之千古的厚重意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莼菜和蛤蜊是镜湖最具特色的物产,而贺知章对家乡最深切的怀恋,其实就是在怀念家乡的物产。
  B.山水往往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于贺知章而言,镜湖山水使他在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前不至于茫然失措。
  C.贺知章才情卓著,不仅写出众多有关镜湖的好诗,还有识人之明,如他独具慧眼,发现了谪仙人李白。
  D.贺知章堪称镜湖的第一位代言人,如果没有贺知章的大力宣传效应,人们是很难快速发现镜湖之美的。
  3.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镜湖”在水利工程之外的文学形象,从而引出镜湖与贺知章关系的话题。
  B.文章举《回乡偶书》其二为例,目的是论述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和镜湖给贺知章留下的温情。
  C.文章引证丰富,如引用梁涉、于休烈等人的诗句,论述了他们对贺知章得赐镜湖,荣归故里的歆羡。
  D.文章的论述思路清晰,先论述了镜湖之于贺知章的意义,再论述贺知章对镜湖的回馈,最后进行总结。   
  4.古代不少文人有效仿贺知章得赐镜湖、告老而退的人生追求。以下诗句最不能体现这一追求的一项是(3分)
  A.“盛事谁能继?高踪未可寻。镜湖分一曲,方见主恩深。”(清张英《镜湖》)
  B.万顷平湖一苇航,此归喜似贺知章。上恩赐与西湖曲,遂老吾家归照堂。”(宋楼钥《贺监湖上》)
  C.“鉴湖一曲臣所好,细草幽花梦中到。敕赐乌纱作外臣,白石清泉恣游钓。” (明王鏊《送钟钦礼还会稽》)
  D.“越溪渔客贺知章,任达怜才爱酒狂。李白死来无醉客,可怜神彩吊残阳。” (唐温庭筠《题壁诗》)
  5.本文以“贺知章与镜湖”为题,论述了文化名人与名胜古迹相互成就的关系。请另举一例,依据文本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绣鞋
  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她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过了一会儿,①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