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660字。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华节日更具喜庆元素、团圆色彩、尚古精神和祈福愿景,因而具备融入域外文化的天然基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金色名片。
河南广播电视台以《唐宫夜宴》为标志,近年来推出“中国节日”系列电视节目,逐步呈现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到七夕、中秋、重阳系列化创作态势,以贴近现实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对中国节日文化作现代表达。“中国节日”系列电视节目在AI、AR、VR等技术的加持下,让受众沉浸于浪漫的古典神话场景,享用中华节日饕餮盛宴,节目广受欢迎,传播屡屡“破圈”出海。
节日文化传播受到国人青睐不足为奇,要想享誉海外则要我们在国际传播方面付出更大努力。而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岁月,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并起,黑天鹅与不确定事件频仍,和平发展常态格局被搅乱。这时,人们普遍向往回归文化襁褓,寻找人文归属,汲取母体养分,再续成长动能。蕴含亲情人伦、天人合一、和谐万邦价值理念的“中国节日元宇宙”呼之而出,生正逢时,恰切广大国人、华人华侨和五湖四海喜爱中华文化的外国人的心理期待,契合传媒市场需求,成为拉动民间的亲诚纽带。
中国节日传播具有战略传播属性和文化认同功能,蕴含较高文化附加值,其共时性威力有目共睹。正因如此,媒体在中国节日相关节目和产品设计制作中,要向河南广播电视台学习,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情价值,制定战略传播规划要遵循跨文化传播规律,侧重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中国节日成为不同国度、不同族群之间共情的纽带,成为地球村“乐见”“易传”“同享”的文化名片。
(摘编自张君昌《节日为点,文化为媒:推动中华节日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
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大街小巷一片喜庆祥和,数字空间里也洋溢着浓浓节日气氛。在网络游戏中,“城市”张灯结彩,民俗活动锣鼓喧天,人们不仅放飞“霄灯”,借助锦鲤、龙凤、彩蝶图案互送祝福,还可以一起观看虚拟角色的舞狮表演。
近年来,传统节日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和网络游戏中,经由数字技术创新演绎,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迸发出显著的文化势能。春节、端午、七夕、中秋,数字空间里的节日活动吸引众多海内外网友关注,一些国外网友还为此踊跃制作相关短视频。可以说,借助新兴媒介技术,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节日”系列电视节目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节日文化呈现出来,贴近现实生活,赢得了国内外众多观众的青睐。
B.“中国节日元宇宙”的诞生与当今世界的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回归的渴求,对人文归属的寻觅。
C.当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游戏放飞“霄灯”,借助富有寓意的图案精彩互动,数字空间里的节日气氛比现实生活更浓郁。
D.在数字空间中,传统节日的“形式感”得以提升,文化内涵和形式也发生了独特的变化,呈现出时尚新颖的当代形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是有了AI、AR、VR等技术的加持,中国节日文化才得以享誉海外,开启了国际传播的道路。
B.打造中国节日“乐见”“易传”“同享”的文化名片需要媒体的深入挖掘,同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时性威力。
C.当今我国的节日文化传承过程越来越离不开媒介技术,因此广阔的数字空间拥抱着也创新着传统节日文化。
D.目前,离开了数字文化产业,人们就无法营造出平台上的浓浓的节日氛围,人们也无法沉浸于热情互动之中。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方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定为公共节日,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日之一”,不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据。
B.“某游戏上线了‘九九登高采菊香’重阳主题活动,玩家可以登高赏菊等,仪式感强”,可以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C.材料一以《唐宫夜宴》系列节目的发展为论证主线,指出推动中华节日文化走向世界要以节日为点,文化为媒。
D.两则材料都以丰富的例证和引证构造全篇论证框架,结尾都对中华节日文化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美好展望。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等节目相关图表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河南卫视抓住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的契机,打造中华节日饕餮盛宴,节目备受欢迎。
B.这一节目契合了传媒市场需求,不同层次的媒体在传播过程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C.图二显示,河南春晚、《端午奇妙游》的舆论声量和网络传播热度都居于较高位。
D.节目的成功启示我们数字时代下只要有了传播流量,传统文化就能够实现“出圈”目标。
5.2024年春节期间,南京秦淮灯会成功举办了由非遗传承人打造的某主题灯彩活动。这一活动借助数字空间,实现了民族元素和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人们可以现场感受,也可以在家线上互动,深受中外游客欢迎。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活动对推动中华节日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有何启发。(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桃花铺 喻永军
洋浜是莲城的一个湖,在城西。
大洋浜的水顺着山与山之间的谷地,延伸进山中去了,延伸了多远?没有人知道。老侯也不知道,但老侯听专家说过,大洋浜的水容量相当于六个西湖。老侯很惊讶,六个西湖呀!老侯年轻时到西湖去过一次,觉着西湖的水无边无沿,①他心里更看重大洋浜了。
老侯每年都要进山几次——六叔住在山里。六叔种地,老侯常常托人从城里给六叔带去一些种子、化肥,附带一些水果,有时买几斤肉。老侯进山得从水上走。二十年前,渡口泊的是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