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230字。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关系。庄子的《养生主》不仅牵涉与知识领域、现实实践等相关的思考,还寄寓了庄子对宇宙流行及生命价值的理解,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天人观念的生成是宇宙论乃至于人生论的基础,天人关系理论构成了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已经体现出相当清晰的天人逻辑关系。郭象注《庄子》时提出“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这就是说,庄子对“天”这一概念的使用首先是自然意义上的,表明天与客观物质世界紧密相关,是自然事物的总称。在《养生主》中,庄子充分肯定了天人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应当给予区别:“‘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可见,庄子在此对天与人做出了明确划分,天人相分于是构成了庄子养生学说的逻辑起点。在庄子看来,天人之分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不仅如此,天是人的存在根据,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人的因素。此处,天与人之别集中体现为自然天成与人事造作之别。“天与”“人与”一句的关键逻辑在于,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将天与人并列而谈,认为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因素。回答者则进一步在天与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认为人事与天道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反映于人身的结果其实仍然是天之作用,展现出庄子天人相分的基本观点。概言之,庄子对天人之间差异性的强调,既是想以此确立起天人相分的基本逻辑,也是为论证天相对于人的优先性做理论上的说明与奠基。
庄子在延续并发展老子生成论的基础之上,在养生思想中进一步确立了“依乎天理”、以人顺天的实践准则。在《养生主》中,这套实践准则集中体现在“庖丁解牛”的著名寓言中。“庖丁解牛”表面上是庄子对解牛技艺的阐述,实则意在触及身处复杂万象中的人调适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经由“解牛”意象的隐喻,可以清晰看到庄子将作为实践活动的“技”与“道”联系起来,寻求二者的相通之处,“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无为,在运行中表现出合规律而又合目的,因此带有主观创造性的“技”也必须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唯此实践活动才能成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这就是庄子的理论落脚点所在。这便是寓言结尾处文惠君由此所悟之道的实质:正是通过庖丁之“技”,悟得“养生”之“道”,“依乎天理”是其中的线索和关键。故此可以认为,庖丁解牛乃是庄子对养生之法的形象喻示,养生的根本方法是顺应自然。反之,若不尊重客观规律,就无法进入自由的境地。人的自由的获得在于主观精神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就养生问题而言所带来的启示是,唯有明确天人之别,并顺着自然的理路,作为常法,才是养生的可能路径。
庄子对“保身全生”的重视在《养生主》首章中便有体现。其提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体现出庄子在生命实践领域的核心追求。在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家思想认为,天人关系的生成论是宇宙论、人生论的基础,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庄子对天人关系做了清晰的阐释。
B. 庄子延续、发展了老子的天人关系的生成论,并确立了“依乎天理”、以人顺天的实践准则,体现了庄子对天人关系的深入思考。
C. 庄子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喻示养生之法,即带有主观创造性的“技”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以获得养生之道,延年益寿。
D. 庄子重视“保身全生”,在生命实践领域追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认为这四点是养生的重要层次和终极目的。
2.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养生主》中的话,是为了阐释天人关系理论是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
B. 文章列举“庖丁解牛”的故事,阐释了人要进入自由之境,就要使主观精神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观点。
C. 文章多处运用了假设论证,如庄子认为,人如果忘记世俗荣辱观念,就不会追求名利,不会受刑法。
D. 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开篇点题,即提出论述的中心话题:天人关系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关系。
3. 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中“天人关系” 内涵的一项是( )
A.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B.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C.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D.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 下列选项,对“养生之道”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养生主》就养生问题给人们带来启示,明确天人之别、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好方法。
B. 庄子认为,通过养生可以达到自由之境,养生指生命的保全和精神的完好,要天人和谐。
C. 庄子的养生之道重形体更重精神,形体会逝去,但精神可长存,价值可延续、超越。
D. 《养生主》借寓言故事的形式讨论了养生之道,寄寓了庄子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思考。
5. 《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楚王派使者带着重金去聘请庄子,庄子以神龟做比喻,问使者:神龟是愿意死后被放在庙堂上祭祀呢,还是愿意在泥涂里拖着尾巴活着?使者说:愿意在泥涂里拖着尾巴活着。于是庄子说:请回吧,我将在泥涂中拖着尾巴活着。请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庄子对天人关系做了清晰的阐释”错误。由原文“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天人观念的生成是宇宙论乃至于人生论的基础,天人关系理论构成了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已经体现出相当清晰的天人逻辑关系”可知,应该是老子对天人关系做了清晰的阐释。
C.“以获得养生之道,延年益寿”错误。由原文“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无为,……唯此实践活动才能成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这就是庄子的理论落脚点所在。……庖丁解牛乃是庄子对养生之法的形象喻示,养生的根本方法是顺应自然。反之,若不尊重客观规律,就无法进入自由的境地”可知,应该是以达到自由之境,进行自由的创造性的活动。
D.“认为这四点是养生的重要层次和终极目的”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在庄子看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是养生的四个重要层次,四者的达成必须以‘缘督以为经’作为必要前提”可知,原文只是说“重要层次”,没有说是“终极目的”,无中生有。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沧浪亭
申琳
①隔一弯清澈的葑溪向南望,一带曲廊蜿蜒临水,园内林木青翠欲滴,假山在望,有亭翼然……山、水、林、亭相依相映,果然是一处得自然真趣的园林胜景。
跨过门前的葑溪,进沧浪亭大门折向左,是临水的一带复廊,沿廊两侧正是沧浪亭园林的精华之处:廊北是古葑溪的一弯清流,廊南是叠石堆土的假山,②飞檐凌空的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