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15
- 资源简介:
约7340字。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一、选择类
1.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以惊人的想象贯串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B.《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后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
C.《燕歌行》写了一场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
D.《锦瑟》这首诗历来有多样的解释。可以这样解读:锦瑟本有五十弦却说“无端”,流露了诗人心底的嗔怨。这一嗔怨,关联着他对青春年华的怀想。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是一首自叙性抒情长诗,成功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B.乐府诗是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歌诗,也包括后世文人的创作。《孔雀东南飞》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成为“乐府双璧”。
C.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是唐朝形成的一种诗歌体裁。杜甫的《蜀相》、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李商隐的《锦瑟》都是近体诗的优秀作品。
D.词是诗歌的一种,本是为配乐歌唱而写成的歌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根据创作风格的不同,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
二、情景默写
3.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1)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六国逃亡败兵被追杀后的惨烈景象。
(2)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描写出了边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
(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推许为“草写声音至文”,其中“ , ”两句分别以声写声、以形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
(4)屈原为民生担忧,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亦言只要自己的著作能够传遍天下,那么“ , ”也不后悔。
(5)《礼记•礼运》,“ , ”两句旨在说明理想社会要能够推举贤能,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6)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 ”一句用日月作比喻,表明屈原志趣的高洁。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弹奏方式多以竹片拨奏或击奏,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在古代,箜篌除了用于宫廷雅乐之外,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曾叙“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唐代诗歌中也多次写到箜篌,如“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等,汉代时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