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18
- 资源简介:
约3800字。
第 2 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 3 课
【主题】《我爱这土地》艾青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地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单元目标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教材分别设置了三个活动任务: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
单元目标:
(1)自主阅读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在朗读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尝试小诗创作。
3、教材分析
本诗写于 1938 年 11 月,当时日本侵略者连攻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歌。开篇,作者以“假如我是一只鸟”的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紧接着运用“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意向,表达了鸟儿对于土地的深深眷恋,借此表达自己对于作者的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诗歌共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为情感的抒发蓄势,第二小节是情感的升华和迸发,作者采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作者深厚的热爱。他内心的痛苦越深沉,他对于祖国的热爱也越深厚。
4、阅读提示
课本第 5 页的旁批:注意“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修饰语,想想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再试着给这几个长句标出重音和节奏。
5、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的学习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太大,有了七八年级关于诵读的指导和积累,对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