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1 18:02: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960字。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阿Q正传》的精髓就在对“阿Q相”的有力的揭发。
  事实上失败或屈服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自安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酣甜了。阿Q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
  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Q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D之类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时候,阿Q便要拿身份,甚至想建立他的威权了,虽然结果常常只有“精神的胜利”,可是阿Q的“壮志”永远不会消沉。
  这便是所谓“阿Q相”,也就是身受数千年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教育的中华国民的普遍相!
  《阿Q正传》出世以后,“阿Q相”很受人讥笑了;但是讥笑尽管讥笑,“阿Q相”仍然流露在芸芸大千的社会现象中。特别在九一八国难以后,“阿Q相”的“精神胜利”和“不抵抗”总算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但“阿Q相”又不能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因为同是黄脸孔的中国人——东北义勇军过去一年来都在浴血苦战! 这原因大概就是那些投身义勇军的东北老百姓没有受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嫡传的心法。
  这一点上,“阿Q相”的别名也就可以称为“圣贤相”或“大人相”。
  (摘编自茅盾《阿Q相》)
  材料二:
  1951年,冯雪峰发表《论〈阿Q正传〉》,文章从鲁迅是政论家,是战斗的启蒙主义者的认定出发,对阿Q的精神反思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阿Q主要是一个思想性的典型,是阿Q主义或阿Q精神的寄植者,这是一个集合体,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集合着各阶级的各色各样的阿Q主义,也就是鲁迅自己在前期所说的‘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
  这就是著名的“思想性典型说”与“精神寄植说”。观点一提出,立即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一八国难后,虽然“不抵抗”大行其道,但东北义勇军仍在浴血苦战,所以“阿Q相”不能说是我们的民族性。
  B.冯雪峰对阿Q的精神反思意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了“思想性典型说”与“精神寄植说”。
  C.阿Q典型研究中,庸俗的阶级论观点泛滥,何其芳发表了著名论文《论阿Q》,以纠正此类错误倾向。
  D.鲁迅以阿Q而不以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为主要人物,是想说明各阶级都有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且内容和性质也基本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 Q精神胜利法通常指人处于弱势,虽不断反抗但不断失败,即使还想反抗却在行动上已难以反抗,只能精神上自我安慰。
  B.“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让庸俗的阶级论者找到了给阿Q划分阶级成分的主要依据,《用土改医治阿Q》之类的文章纷纷发表。
  C.学界把阶级论推向庸俗化的氛围时,何其芳对阿Q典型研究中的理论疑难提出独立的解释,认为阿Q是一个真实的时代的社会的典型。
  D.从《阿Q正传》中的“序”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阶级情状和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胜利法,据说鲁迅因法文翻译者删去“序”而很不高兴。
  3.下列选项,体现了精神胜利法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一些国家研制出了高端武器,有人说:“这要不是当年我们老祖宗发明了火药,哪有你们现在这些武器?”
  B.以平等的心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和事,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差异,展示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自信。
  C.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D.考试失败了,你很难过。同桌说你平时上课都认真听讲,作业也基本都认真完成了,下次肯定能考好。
  4.“阿Q相”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概括。(4分)
  5.持续了近十年的阿Q典型性的何、李之争,是阿Q典型性研究史上的重要一页。语文老师让你在课堂上对这一争论进行介绍。请根据材料二列出发言要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四小题,16分)。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①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