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100字。
洛阳强基联盟高一5月联考(九师联盟)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三至第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楼梦》的文本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实在是一个独创,各种叙事要素运用自如、完美交融。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自始至终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十分细致逼真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家族(主要是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历史。小说反映这个家族衰亡史的细致和逼真程度都达到了空前水平,整个(红楼梦》犹如一幅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画卷,正如曹雪芹所表白的,(红楼梦》故事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都是如实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如婚丧嫁娶、生日饮宴、题赠送礼、穿衣吃饭、延医看病、种树养花、打看戏、斗嘴取笑等,小说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描写到了抛尽一切夸饰的地步。
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红楼梦》在现实主义描写的基础上,将所谓人生悲剧、家庭悲剧以及爱情婚姻悲剧、女子的悲剧等这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下凡历劫母题的叙事框架中。表面看这一叙事框架也许只使小说增添了些许神秘虚幻色彩,然而正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秘虚幻色彩,促使小说蕴含了更加深广的思想意蕴,使其在更高层面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其主题意蕴的深度与广度,就不仅仅是一般小说依靠现实主义描写手法所能企及的,从而使《(红楼梦》的叙事策略与弗莱所谓“圣典或其他模式下类似启示录的作品”以及门德尔松等所谓百科全书式叙事的某些叙事元素若合符契。
《红楼梦》中的神话原型与现实人生主要是通过下凡历劫母题实现完美对接的,并且“顽石补天”“木石前盟”“太虚幻境”三大神话相互交织渗透,从而使《红楼梦》的神话原型蕴含了非常深刻的现实和人类生命主题。
其一,“顽石补天”神话追问人生本源。“顽石补天”神话是《红楼梦》下凡历劫故事的基本框架。顽石因无材补天通了灵性,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恳请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到“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赏府来享受一番,在经历了一番世态炎凉,人生悲剧后又复归青埂峰下。《红楼梦》对这一故事描写得朦胧、虚幻,给人以时空上的洪荒感和无限感。仿佛这一故事是从深邃苍茫,悠远绵长的历史隧道中走来,从远古的人类文明史走来,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令人深思猛省、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具有了纵深的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内涵。《红楼梦》这一故事表现出作者“所关心的不是世俗的生活,而是人类灵魂的去向,精神的有无”(魏崇新《(红楼梦)的三个世界》),关注的是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的深刻问题。
其二,“木石前盟”神话思考人生价值。“木石前盟”神话是一个带有忧伤意味的美丽爱情神话,交代的是现实社会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宿命姻缘。当初神瑛侍者每日辛苦采集甘露浇灌蜂珠仙草,后来绛珠仙草化为黛玉,泪水涟连,以泪洗面来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自发、质朴、美丽,特别符合人的天性的爱情神话,其结果却是一场人类永远无法把控和不可避免的刻骨铭心的悲剧——人固当为情生,而缘何情缘又总归虚幻。这一神秘朦胧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的最终结局是,有盟的未能成眷属却带走了对方的心;有缘的成了眷属却永远也找不到精神的归宿,从而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人们常说,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精彩,而精彩的人生就是有情人生。这里曹雪芹实际上是在用凄美的爱情悲剧来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其终极意义则在于:人生的目的和价值究竟何在?
其三,“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太虚幻境”是《红楼梦》又一重要神话,它处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珍藏着“普天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主管者为兼爱神美神于一身的警幻仙姑,她“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执掌着天下女子(包括贾宝玉)过去未来的命运。石头下凡前要向她交割,完成后又要向她去销号。这一神话实际表示着人生的归宿与命运走向,隐含着人向何处去这一哲学命题。与太虚幻境相对应的是,作者又为众女儿建造了地上的太虚幻境大观园。大观园是地上的女儿国,曹雪芹的乌托邦,贾宝玉的伊甸园。大观园的最终毁灭,象征着曹雪芹理想世界的破灭、贾宝玉现实人生的无所皈依以及精神家园的丧失。从太虚幻境的幻设到大观园的毁灭,作者真实再现了处于封建末世的贾宝玉和众女子的悲剧命运走向,进而揭示出人生无路可走的悲哀无奈的存在状态。
(摘编自杨海波《(红楼梦)的生命主题与百科全书式叙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朦胧、虚幻的“顽石补天”故事给人以时空上的洪荒感和无限感,具有纵深的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内涵。 B.曹雪芹为众女儿建造了地上的太虚幻境——大观园,它是曹雪芹的乌托邦,贾宝玉的伊甸园,但最终大观园被毁灭。 C.《红楼梦》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运用各种叙事要素,反映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全部历史。
D.为了增添(红楼梦》)的神秘虚幻色彩,曹雪芹将一些现实层面的内容设置在一个带有神话原型意味的叙事框架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的结局展示出沉重的人生困惑,体现出曹雪芹对人生的思考。 B.“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隐含着人向何处去这一哲学命题。 C.《红楼梦》表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终极关照。 D.《红楼梦》主要通过下凡历劫母题实现神话原型与现实人生的完美对接。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红楼梦》描写了日常生活现象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贾母等为薨逝的老太妃送殡,回来时先派贾琏回家送信儿,“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给贾母王夫人等请了安”。
B.尤氏与小姑子惜春吵过嘴来到李纨处,跟随的下人请她净净脸,她“盘膝坐在炕沿上”,大丫要上来代为卸去腕镯戒指,拿大手巾将衣裳护严。 C.宝玉闻一缕幽香,警幻仙子告诉他此香为“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于是大家人座,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 D.林黛玉进贾府后,贾母房中的晚饭仪式是这样的: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4.下列对原文有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将《红楼梦》比作反映日常生活的巨幅画卷,生动地展现《红楼梦》反映日常生活的特点。 B.文章第四段引用学者魏崇新的观点来阐述《红楼梦》对人类生命本源及其走向等深刻问题的关注。 C.文章最后一段用《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来分析“太虚幻境”神话反省人类命运走向的观点。 D.文章总体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开篇由《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描写特征引出后文的论述。 5.有学者提出“神话是想象的产物,但不是任性的产物,具有一定阐释功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三大神话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攻城 郑俊甫
“窃符救赵”的故事你听说过吧?那好,不用自我介绍了,咱就接着往下讲。唉,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无非就是一个逃亡公子的落魄故事。如果不是秦国大杀四方,兵临城下,我这辈子就打算埋骨他乡了。又是窃符将兵,又是锤杀晋鄙,实在没脸再回去。
但是秦国的铁蹄要踏到我的庙堂了,魏王在那边苦苦相求,形势迫人,我只能吃把回头草,为国尽忠。仗着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头衔,号召力还是有的,我佩大将军印,将五国联军,摧城拔寨,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