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16 14:37: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160字。

  高一年级五月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六单元,第八单元第15课,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和欧洲(或日本)的中世纪封建社会结构相比,中国漫长的朝代期有一个显著特色: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结构的统治阶层,到了明清,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分层已经确立。促成这一现象的就是科举制度的逐步推广。科举制度从隋唐兴起一直延续至晚清,到1905年才被废弃。科举制有其民主的一面,可以说本质上是一个民主的体制:以教育为中心,不讲血缘、身份和背景,凭自己的努力和资质便可改变自己的人生,进入社会的精英统治阶层。科举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的政制建基于世俗的文治。由科举产生的士大夫文官体系有两个作用:一方面,皇帝作为所有考生的终极考官,可以揽尽“天下英才”为皇家服务;另一方面,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受到一个庞大的以宰相为首的官僚体系的遏制。
  当然,说科举制本质上是“民主”的机制,话似乎说得满了一点。比如女性从来都不包括在内,虽然到明清时期已经有大量受过教育的女性,中国历史上也出过好几位女皇,比如武则天,她对科举制的推动和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总体来讲,就统治阶层的构成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历史进步:以血缘为本的贵族逐渐被以才学能力为准的学者代替。早在汉武帝时,在董仲舒等汉儒的推荐下,朝廷便设有太学,推广儒学,并采取考试方式招纳人才。但在汉代,入仕主要还是要靠贵族阶层人士的推举。到了隋朝才正式确立科举制,明确规定以此方式招揽天下英才入仕。隋短命,但该制度在唐朝得以延续,并得到发扬光大。到了宋代,科举制已经非常成熟,及至明清而鼎盛。一路下来,科举制在中国文化和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普天下读书人经过层层筛选,每隔几年便从帝国各个角落赴京会试,这成为中国文化特有的景观。从此,中国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精英文化,其生产者是受过教育的读书人,而他们从小到大受的教育主要就是为了科举考试。
  不是考一次,而是从地方到省级到全国性的一系列考试。考生十来岁就可以参加乡镇级的考试,通过后称为“秀才”。秀才还不够格做官,但可以继续参加省级的考试。即使没通过省级考试,秀才也属于地方上的绅士阶层,不用服劳役,并参与乡村的治理。另外,很多秀才以教书为业,辅导儿童。通过省级考试的称为“举人”,举人可以在地方和省级加入仕的行列,也可以继续参加全国性的“会考”。会考又分两个阶段,全国各路考生汇聚京城,参加统一考试,通过这次考试的考生还要继续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大部分情况是由皇帝指定的代表主持)。考完后,所有考生都被赋予“进士”头衔,再按成绩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其中一等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考试科目各朝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考试内容不外乎儒学“六艺”,包括诗赋及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到了朝代期晚期,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要做一篇结构合理工整严谨的“八股文”。不管怎样,中国的文人精英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考试规范主要是一种道德教育和文学训练。由科举制催生的官僚体制也可以说是一种德治,或者说是一种文治。
  科举制的设计旨在网罗天下英才,其过程必须公平。为此,考试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以防营私舞弊。考试期间考官要隔离关禁闭,不能和考生有任何接触。考生进入考场前要搜身,不能携带任何违禁品,进入考场后都被关在独立的“号房”里,考生不呼姓名,只叫号,号房非.常狭小,考生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为了预防泄题,考卷往往到最后时刻都会有变动,很可能由皇上亲自下令。考生的答卷还要经书记员抄录才送考官阅览,以防考生的书法透露其身份。
  今天的历史学家也许会说,科举制再怎样繁荣,先不说女性被排除在外,能够得到教育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得到“进士”头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而这批人大多数也都是出自士、商和有特权背景的家庭。科举制继承孔子“有教无类”的传统,为中国社会营造了超强的、人人有机会向上努力的氛围,鼓励天下学子只要勤奋学习,自有出头天——“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皇帝的宝座是世袭的,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勤奋好学而挤入精英的统治阶层。假如某家小孩资质聪慧,是个能读书的好苗子,即使自家贫寒,同族村民也很可能一起集资资助他的学业,期望他一旦榜上有名便能光宗耀祖。科举制到宋代已臻成熟。有很多例子,说明贫寒子弟也能功成名就。比如范仲淹。范仲淹一岁时父亲突然去世,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母亲只好改嫁,儿子跟着却要改姓。但正是在这种逆境中,他发奋努力,希望通过勤学科考改变自己的命运。范仲淹最终考取“进士”,接回母亲自己照顾,仕途从小官做起,一直升到副宰相的职位。范仲淹为官正直,经常向皇上直谏。他在《岳阳楼记》中留给后人一句名言,充分体现了儒家德治理念的崇高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摘编自钱锁桥《中国文化通识:人性与现代性》)
  材料二:
  记者:“国学读书群”开群首周起,您就在群里解读《论语》。面对委员读者的指导阅读,与大众读者有何区别?
  杨朝明(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这是一个特殊的读书群体。群内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们各有专精,对《论语》等典籍虽然熟悉程度不同,但都视野宽、站位高、理解力强。大家都带着对《论语》等国学典籍的浓厚兴趣,希望能更好地走近孔子与《论语》,了解其独特魅力。
  这是一种特殊的读书方式。虽然都是网上读书,读书的人群不同、目的不同,具体操作方式、读书重点也有不同。大众读者学国学、读《论语》,或为增长见识,或为教育子女,或为个人修身,或为企业管理。政协委员则不同,他们还担负着建言资政的使命,更关心国家社会,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他们要汲取圣贤智慧,把握国学精髓,了解文化特质,思考中国儒学的现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科举制的不断推广,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分层在明清时期确立,科举制度最后在晚清被废除。
  B.科举制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统治阶层构成的变化,从注重血缘为本的贵族居多到注重才学的学子居多。
  C.虽然每个朝代科举考试的科目有所不同,但传统儒家经典始终是科举考试中不变的重要主题。
  D.范仲淹通过勤学科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步入仕途,这表明科举制度让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受到遏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京城举行科举会试,全国上下的读书人在会试时从各地前往京城赶考,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B.科举考试中,“秀才”用来指称通过乡镇级考试后的考生,其在地方上属于绅士阶层,享有部分特权。
  C.科举考试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以防营私舞弊,如考场设置、隐蔽姓名、改换字体,甚至临时更换题目等。
  D.因为受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念的影响,所以全国政协委员都喜欢阅读《论语》。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二段有关科举制度带来的社会进步和变革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太平广记》记载,李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在绝望中却碰到了公然标价出卖进士的侍郎郎君,要钱一千贯可致及第。
  B.北宋名臣陈襄说:“虽山野贫贱之家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崇,户无徭役,麻荫子孙,岂不为盛事哉!”
  C.李德裕提出朝廷显官须由公卿子弟担任,理由是其自小就熟悉官僚机构的运作方式,在处理政务方面的能力要强于寒士及第者。
  D.宋孝宗下定决心破例提拔林幼玉,但遭到百官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援引“女子无才便是德”,声称朝堂上的事务绝非女流之辈所能涉猎。
  4.下列对材料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论证思路清晰,从科举制的特点到发展历程等,最后强调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贡献。
  B.八股文现在多用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等,但是材料一第四段中的“八股文”在文中的含义不是贬义。
  C.材料二记者的提问指向不明确,杨朝明在回答时予以纠正,他从全国政协委员这个特殊群体的角度来解读阅读《论语》的意义。
  D.材料二中,杨朝明把大众阅读《论语》的目的等与全国政协委员们读《论语》的目的进行比较,突出后者的意义。
  5.材料一提到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一个民主的体制”,但也承认“话似乎说得满了一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弟兄  鲁迅
  公益局一向无公可办,几个办事员在办公室里照例地谈家务。秦益堂抬起紫涨着的脸来,还是气喘吁吁的,说:
  “到昨天,他们(秦益堂的两个儿子)又打起架来了,从堂屋一直打到门口。老三说,老五折在公债票上的钱是不能开公账的……。”
  “你看,还是为钱。”张沛君就慷慨地从破的躺椅上站起来,两眼在深眼眶里慈爱地闪烁。
  “像你们的弟兄,那里有呢。”益堂说。
  “我们就是不计较,彼此都一样。我们就将钱财两字不放在心上。益翁也只要对令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