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ppt377
- 资源简介:
课件67张,教案约7640字。
彭泽二中高一年级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稿
主备教师 芮利 2024 年 5 月 10 日 星期 五
课 题 祝福 课型 小说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体会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厘清小说的线索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把握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所揭示的主题
教 学 重 点
探讨本文标题“祝福”的意蕴,进一步理解鲁迅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 学 难 点
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理解本文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教 学 方 法
探究法 学法
探究法
课 前 准 备
课件
教 学 课 时
4课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2、文章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
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3、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1)三从:
①未嫁从父(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