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4 21:24: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300字。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词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这使长久尘封在字典中的生僻字“龘”,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先民造字之初,通过观察和摹略身边的事物现象,捕捉物象的具体特点来呈现字义,并实现构形与字义的紧密结合。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是汉字构形的一个基本方略。汉字构形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比如,古汉字日、月、云的构形,是人抬头看到的样子;古汉字龟、瓜的构形,是人俯视看到的样子。古汉字“人”字的构形,是一个侧身而立的人。那么,古人在造“人”字时,为什么没有选择正面站立的形象呢?因为正面站立的形象,显得特自信,有一种高调的感觉。选择侧面弓背的形象,显得谦恭有礼,是因为我们古人心存敬畏与谦卑。可见,我们常常可以从汉字构形中,体察民族文化心理。……
  三叠字是由三个相同的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组合形式是“一上二下”,往往由“形”见“义”。三叠字含义常与数量有关,一般表数量多,例如“森”,表树多;“鑫”,表金多。也可表确数,例如“灥”,表三眼泉。还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性状,例如“猋”,表狗奔跑的样子。
  材料二:
  汉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存留历史文化和造字时人类观念的痕迹,这是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的。这些历史文化信息一般存留在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构形理据之中。但是,造字属于不同时代,随着构形和语义的发展演变,各种不同字样的形体中的表意成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使是今天所见的甲骨文,也未必是最早的汉字,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汉字的构形不是照相,而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由于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所以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
  B.《说文》收录的宗庙之“宗”,是由庙宇和神主构成的象形字,它和《说文》“主”“室”“祐”等字,都可以起到借助推求“示”的原初含义的作用。
  C.汉字记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对其内涵进行科学的文化阐释,首先要揭示和分析汉字构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信息。
  D.许慎从字的构形要素入手,去解释“示”字所蕴含的原初文化信息,是依据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阐释,体现了时代局限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流变等因素,导致对汉字的文化阐释有着某个时代学者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所以许慎对“示”字的解释是不可取的。
  B.材料二中提到,想要从汉字中阐释历史文化信息,往往“求之太过”而出现“无法验证的说法”而“不足取”,侧重阐述汉字对历史文化阐释的有限性。
  C.材料三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示”字的阐释,侧重阐述如何摆脱传统文字学的局限性,科学地进行汉字文化阐释。
  D.科学的汉字文化阐释,可以揭示汉字自身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彰显汉字体系的文化属性。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材料三中对“汉字的文化阐释”定义的一项是()(3分)
  A.由甲骨文字形可见,“目”字形体多为横向,眼珠之内瞳孔或有或无,至西周则变为明显的横目且无瞳孔。
  B.《康熙字典》:“耻,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
  C.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立身之本。
  D.见:甲骨文为“一个站着或坐着的人和一只大眼睛”。
  4.请你根据三叠字的组合特点,对“龘”进行文化阐释,并推断出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词中的“龙行龘龘”的寓意。(4分)
  5.材料一对“人”字进行了文化阐释,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相关内容,说说该从哪些角度判断对“人”字的文化阐释的合理性?(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间烟火
  朱长伟
  ①烟火是立在生命里的一道风景,是飘在岁月里的一种味道,是活在记忆中的一抹乡愁。从呱呱坠地起,熊熊之火,缕缕炊烟,便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而最先让我认识烟火的便是母亲。儿时,或伏背上,或拥怀中,或立一旁,看着母亲擦燃火柴,火光一闪,瞬间升腾起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母亲迅速点燃手中的柴禾放入灶中。一把米面,几个煎饼,一锅炖菜,飘溢出人间幸福的味道。
  ②记忆中,灶屋低矮窄小,靠墙垒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台,上蹲一口大铁锅,锅上扣有一个用玉米苞叶编织的锅盖,左边配有烧火用的风箱,锅头前杂乱堆积着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