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4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pdf
  • 资源大小: 2.2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2 10:58: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8390字答案扫描。

  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下学期4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选必下;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②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以宽厚之德对待天下民众和事物。《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论语》中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激发人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德性,自觉把“道”弘扬光大。这种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形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以道德秩序构造出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
  ③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理想支撑。《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崇天下为公的治世之道,倡导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引导人们超越个体,各有所养、各尽所能,胸怀天下、谋求大同。中国古人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认为“天下”并不是个别人、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天下,表达出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守望相助的愿望和理想。
  ④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讲的是要相互讲信守义、建立和睦关系;“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讲的是要亲近仁道、友善邻国,这是治理国家的方略。中华文明是推崇信义、和睦、仁道、友善的伟大文明。个人、团体、民族、国家之间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是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重要元素,也为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起到了重要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B.“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是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而形成的。
  C.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了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
  D.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我们的大国担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元素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塑造起了作用,将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理解。
  B.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理想支撑和实践支撑。
  C.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精华中的和平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
  D.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是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分不开的。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⑤段中提到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B.汉代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
  C.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石门自然村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同时对古树名木也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D.2023年8月24日,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并计划在未来30至40年内排放130多万吨。
  4.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当今的中国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请结合材料概述我国在建设美好世界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雪地一片白茫茫
  解文阁
  一场大雪过后,天气放晴,恰好赶上月圆之夜,河湾村被一尺厚的积雪覆盖,平日里灰黑的茅草屋变得又白又胖,一下子膨胀了许多……放眼望去,大地一片白茫茫,反射着朦胧的月光。
  每当雪后,不管地上有多厚的积雪,长老都要出来看雪。他看雪不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查看一下有没有被雪压塌的草棚、断裂的树枝。他不放心,他必须在村里走一遍,如果不是亲自查看,他睡不着觉。这件事情,他已经坚持了两百多年,年年如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