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100字。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进入九年级的我们,心怀鸿鹄之志,一路踏歌前行。心无旁① wù ,②zī zī 以求,是我们奋斗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笃思,锲而不舍,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挫折中坚强,在挑战中勇敢,在竞争中超越,成功的冠冕才能真正属于我们。
(1)文中加点字“锲”“挫”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qiè cuò B.qiē cuó C.qī cuō D.qì chuò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心无旁wù( ) zī( )zī( )以求
(3)请你在文段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句。
二、名句名篇默写
2.默写。
在撰写题为《追梦赤子心》的演讲稿时,小明想引用古诗文名句来丰富内容,请你根据积累,帮他补全古诗文。
同学们,追梦赤子心,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 , ”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心;是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秉持理想信念无惧困难的执著心;是李商隐《无题》中“ , ”勇于奉献的无私之心;也是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 ”不惧磨难的无畏之心!
三、选择题
3.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体生活。”
①首先,借着语文课堂,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提炼我们所需要的那份人文气息。
②然后,再高于生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属于语文的独特的人文环境。
③语文即生活,是人生的“交通工具”,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来发现语文的乐趣。那么, 我们该如何将两者融为一体呢?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四、名著阅读
4.某学校开展“走进中国古典小说”主题阅读系列活动。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读起来:整体把握
知著作 《水浒传》 《儒林外史》
识作者 施耐庵 (2)
辨人物 误入白虎堂、雪夜上梁山——(1) 因中举而发疯——范进
读进来:专题探究
《水浒传》《儒林外史》中塑造了许多经典形象,有一些个性鲜明、优缺点并存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一部作品中一个这样的人物进行具体分析。(3)
五、综合性学习
5.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班级组织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同学们收集到一些河南文旅宣传口号,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由。
①老家河南,豫见美好
②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③一脉相承中华源,一品山水大河南
(2)七年级8班计划组织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到河南省博物馆研学,请你修改和完善下面的活动通知。
通知
为深入了解河南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班级定于本周日举行“走进河南省博物馆”研学活动,早上八点钟统一乘车前往,请大家做好准备,按时到达。
七年级8班家委会
2023年4月25日
(3)参观“河南省博物馆”后。你收获颇丰。请结合下面的材料,用上“厚重”“惊叹”两个关键词,向家长表达研学感受并为河南省博物馆作宣传。(50字左右)
【材料一】 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材料二】 从仰韶文化点燃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到夏都二里头遗址揭开王国时代的神秘面纱;从贾湖骨笛跨越八千年的回响,到妇好鹗尊见证青铜时代的巅峰……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里一件件精关的文物吸引人们驻足观看,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网红地“打卡”,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皮影二
吕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