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26 10:58: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0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760字。

  老华大联盟团队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思想家中间,墨子(约前479-约前381年)是墨家创始人,曾率先反驳孔子的相关思想。墨子认为,儒家强调作乐演乐,这会耗费人力财力,他提出非乐非命、兼爱反战等内容。所有这些构成墨子非儒论说及其功利主义思想的主要部分。
  墨子代表贫穷阶层发声,指陈儒家推行礼乐文化的弊端,修正儒家所倡的仁义价值观念,推行自己信奉的“兼爱”核心理想。他在《非乐》篇里,断言音乐的有害性和源自作乐的负面功能。在他眼里,作乐弊端至少反映在三个方面:音乐无法为民众提供福利,更不能为社会增添物质财富;音乐无法解决社会混乱问题,更无法恢复社会秩序;最为糟糕的是,音乐“亏夺民衣食之财”。此外,墨子认为音乐演奏与赏乐活动也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有鉴于此,墨子抨击赏乐行为,认为这将败坏世道人心。按照墨子的结论,赏乐亦如作乐,也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干扰国家政务,影响社会生产。举凡喜欢赏乐之人,大多会耽误自己的工作,疏忽自己的职责。更为严重的是,这将会损害公益,影响民生,危及社稷,甚至导致国家衰亡。
  墨子思想中的消极功利主义,使其更加关注事物的实际功用性。他十分关切普通民众的福利,却只聚焦于人类的基本需求,忽视了人类其他高级需求,诸如审美需求或爱美需求等。正因为如此,荀子在其《乐论》中,对墨子的非乐思想展开尖锐批评和有力反驳。
  在荀子看来,“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不能不乐”。情动于中而形于乐,其表现具有审美意味,其必要性超越人类生理存在的基本需求。音乐富有魅力,令人欣然而乐,既诉诸感官,也感动于心灵。音乐作为引导和传导快乐体验的手段,有助于不同的人满足各自的不同追求。按荀子所言,观赏乐舞表演,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荀子认为要循礼治国,社会就需要“群而有分”。如何才能确保“群而有分”的社会呢?荀子认为,要以互补方式推行有效的礼乐实践,要以恰当的方式借用礼乐的功用。因为,社会的和谐,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群而有分”,需要依照既定礼数进行社会分层。鉴于礼(礼节)主别异,乐(音乐)主致和,运用礼乐互补性功用,将有助于建构“群而有分”的和谐社会。
  荀子论乐,上承儒家的礼乐传统,反驳墨子的非乐偏见。但在音乐何为的问题上,荀子也像墨子一样,关注音乐的功用性,宣扬功用为美的理据,但荀子的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类的审美、情理、人伦与精神等高级需求。这种做法影响了中国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也就是说,这在审美意义上有助于推升音乐敏感性,在人类学意义上有助于重塑乐感文化,在本体论意义上有助于强化乐观主义精神。这三种性相,以相互交融的方式汇入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人生哲学的深层结构之中。尤其是乐观主义精神能使中国人成其所是,每次遇到重大危机与艰难困苦时,都永不畏惧,永不失望,永不言弃。他们随时都会感知到任何难题的正反两面,都会随时准备应对不同情境中祸福相依的现实变量。
  (节选自王柯平《中华传统审美意识四原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倡导“兼爱”思想,反对儒家礼乐教化行为,并坐实了儒家仁义观念的三大危害。
  B.文章认为墨子思想中存在消极功利主义因素,因而遭到荀子对其非乐思想的有力批判。
  C.荀子认为社会应该“群而有分”,治国上讲究礼乐相济形成互补才能够构建和谐社会。
  D.对于音乐价值,荀子的认知更加先进,但依然存在局限,甚至可以说和墨子是相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论述墨子非乐思想时,大量引用墨子观点,以便于充分暴露墨子思想的局限。
  B.文章分析墨子思想中的消极功利主义,指陈其表现和根源,并由此引出荀子的观点。
  C.文章通过分析枚举荀子的音乐观具有三种性相,继而指出其对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
  D.文章立足于“传统审美意识”,分别论述儒家、墨子和荀子的音乐观,最后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音乐如果能解决百姓的住食行问题,墨子将不会有“非乐”的想法。
  B.荀子重视音乐审美意味,认为音乐与礼制结合,有助于建构和谐社会。
  C.音乐能满足人类的更高级别需求,这是荀子思想高出墨子的关键所在。
  D.源于音乐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烙进国人骨髓,有助于国人应对困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数据瓶颈指的是可用于训练AI的高质量数据的有限性,合成数据有望打破这一瓶颈。
  合成数据是在模仿真实数据的基础上,由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数学和统计科学原理合成的数据。关于什么是合成数据,有一个较为浅显易懂的比喻:这就像是在给AI编写专门的教材。例如,尽管英文课本的对话中出现的可能是“小明”“小红”这样的虚构人名,但并不影响学生们由此掌握英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对于学生而言,教材就可以看作一种经过编纂、筛选和处理的“合成数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